刁子鱼是肉食性的鱼类,以水中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为食,比较活跃,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此外,它在离开养殖水域后,很容易死亡,这对增氧、保鲜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综合各方面条件来看,刁子鱼的肉质更好,因此很多人爱吃。
小的刁子鱼适合晒干油炸,大的刁子鱼不容易晒干,适合香煎。大的刁子鱼肉厚一些,香煎、干烧等做法能充分激发它的香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爱吃。
此外,刁子鱼有一个美誉,那就是它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和松江鲈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齐名,这几种鱼都是鱼中上品,在国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而刁子鱼能和它们并列,也直接反映了刁子鱼的味道之鲜美。
刁子鱼是一种体型偏大,并且非常凶猛的鱼类。可能也是因为爱吃鱼的习性所致,所以刁子鱼行动非常的迅猛,并且力气大,生长快,还很擅长跳跃。小时候经常看到各种鱼跳跃,有鲤鱼,鲢鱼,还有翘叼都是喜欢跳跃的鱼种。
刁子鱼堪称是淡水鱼中的“跳高冠军”,它能轻松跳到一米多高。有些体型大的刁子鱼可以长到一米多,体重达到10公斤以上。但是多数的刁子鱼,一般难以超过一斤。
而且这种鱼的性情很暴躁,反应也很敏捷,很容易受到惊吓。这种鱼在捕捞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直接跳网逃走了。就算是捕捞到了,也很快就会死掉,它的性情就是如此的暴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野生的,如果鱼塘、水库里有几条刁子鱼,那就要遭殃了。
但凡比它体型稍小一点的鱼类,都难逃它的“虎口”。谁让刁子鱼的嘴巴这么大呢,所以在过去刁子鱼一直被渔民视为害鱼,见到就要铲除。
过去很多农村乡镇地区都有修建大型水库,这些水库是附近居民重要的农田灌溉来源之一,能保证在旱季的时候及时引水到农田中,解干旱之急。通常这些水库的面积都非常大,一眼望不到边,水里的物产也是相当丰富,各种各样的鱼类都有。水资源丰富的乡镇可能就不需要修建水库了,米云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两个村子里的水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第一个村子曾经四面环水,河堤下面是居民区,中间是田地和水源,不说外部深不见底的河流,就是村内一半地方都是水塘,米云居住的三组,小学门前就连着八九个水塘,居民也就二十来户,与四组交界的地方也是几十个水塘相连,五组十几户人家也是一大片水塘,六组居民区米云没有探究,但沟渠通外河。
米云生活的第一个村子里,就看见表哥用不到两米的竹竿刷小刁子鱼,鱼饵用的是屋子角落的蜘蛛丝网,两三秒一提竿,节奏感非常强,上鱼也快,一分钟就能上十几条小刁子鱼,坐一会儿就会收获满满,刁子鱼也喜欢漂浮在水面,肉眼都能看见刁子鱼的活动,米云不是没有钓过刁子鱼,只是没有专门去钓刁子鱼,米云理想是钓鲫鱼,草鱼,黄辣丁鱼,偶尔顺手钓上来几条刁子鱼,鱼线刚丢进水里,鱼漂都没落好,就被刁子鱼下手了,无意中拉上几条刁子鱼,米云钓到的刁子鱼都是在半水中钓上来的,表哥他们那种专门钓刁子鱼的是在水面钓上来的,不止表哥专门钓刁子鱼,米云可能还看到过学长和其他人专门钓过刁子鱼,米云当时只是旁观者,后面也有短暂模仿过几次,战果不大,就放弃了。
米云居住的第二个村子也是不缺水的,虽然只有一条河,但村里的水资源一样也丰富,不需要修建水库,小水塘遍布各地,光是米云家门前就有四个不大不小的小水塘,走几步路,到处也是水塘和水沟,走远一里多路,就有一个湖泊,这个湖泊有多大,米云没有查过,只知道遍及十几个村子,好几个乡镇,远观上看一眼,不比米云至今看到的几个海域规模小,甚至游玩过的几个海域看起来还没有家乡的湖泊规模雄伟,或许是米云的错觉。
米云在第二个村子就没见过专门钓刁子鱼的人了,水资源丰富,鱼获自然就丰富,下点雨,水沟里到处都是鱼,村里人都会下水沟去抓鱼,各种捕鱼工具都会用上,米云在搬进村子里的前两年就见过村民集体抓鱼的盛况,各种箩筐竹子和丝网大显神通,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下水沟抓鱼,尽管水沟里的水有半腰之深,但抵不住村里面老少爷们的热情,在抓鱼的前几天,米云就随四姨夫去湖北的水沟用渔网打鱼,当时是外婆带着米云兄弟两个,加表弟和表妹一行五人过河来躲避洪水,米云印象中十三年就只有那么一次躲洪水经历,以前章节有提到过。
第二个村子的鱼资源有多丰富,米云只能这么说,没听说过湖里干涸过,米云上中学的时候,有时候走路上学,走近路穿过,经常可以憋见大鱼跳水,远远的看到,百米左右看到大鱼跳水,那个大鱼有多大可以想象,说几百斤的鱼就有点吹牛逼了,但湖里肯定有,一米长的鱼身还是有的,远远的都能看到清楚,翘嘴刁子鱼肯定也有,米云家乡的土话叫竿鱼的不知道是不是说的翘嘴鲌,米云听说过有上百斤的竿鱼经常跳水,米云不确定经常看到的是不是那种竿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