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狗觉得,能读书还是多读点的好,毕竟未来都是高新技术时代。
羊山村现在,是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的,也没有这个能力供。
不说大学生,连高中生都屈指可数。
上了初中的都不多。
能上完小学毕业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都是家长不让去读,而是有不少孩子自己也没有上学意识。
主要是学校不自由,从小自由自在惯了,每天蹲在学校就跟坐牢似的,一心想着出去玩。
张二狗还记得奶奶讲过父亲小时候上学的事情,因为贪玩而不去学校,逃学和村里孩子打架,结果被爷爷从村头追到村尾。
也是时代造成的,连饭都吃不饱了,哪还有读书的念头,孩子一大就赶下地挣工分,不然没工分分不到粮食就得挨饿。
所以有些事情还得去看根本,而非表面现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既存在,就有用。
不管是农民、还是工匠或是工人、企业家,国家部门机关。
小有小用、大有大用。
张二狗把自行车停好,也是骑累了,就坐在门槛上休息,时间还早,打算去村小学看看去。
突然想到自己来羊山村已有一、两年的光景,还未到村小学去看看。
正好趁着这个空闲,就去学校探探好了。
顺便掏出自己的手机,虽然在1980没有网络用不了,但打算偷偷录制个短视频,拿到那边去发抖音,绝对是真实版本的年代素材。
张二狗才出门,就看到小丫推着轮椅从村中出来。
上面坐着老王,三人六目相对,都笑了。
七月份,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所以一出门身上就冒起了汗来。
不一下,就汗流浃背。
还好有些风,不然就更加的热。
“小张,什么时候回来的?”老王开心问道。
小丫赶紧迎上来:“大哥,我快想死你了。”
张二狗摸了摸小丫的头,就像自己的小妹一样。
而现在二人的关系,差不多是兄妹。
“小妹,我去村小学看看,你们要不要去?”
“大哥,我要去。”小丫拉着他的手摇来摇去。
“那就一起去看看。”老王笑着道。
张二狗微笑,推着老王往村口而去。
三人顺着村里的黄泥马路,很快就来到了村小学门口。
学校,就建在村口的田野边的一块空地上。
面积不大,几间土墙的房子,一格一格的,把每个年级相隔了开来。
教室内有些老旧的桌子板凳,中间是操场,四面栽种着些法国梧桐树。
已经长的非常大了。
中间是小广场,四面八方用石头垒积了一圈围墙。
张二狗推着老王在学校转了一圈,才道:“小妹也七岁了,明年八岁,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老王点点头:“是呀!时光过的真快,眨眼之间,小丫就已经七岁了。”
触景生情,又想起了已去世多年的妻子。
“爸,大哥,小丫也要来上学吗?”小丫好奇的问道。
对于上学,她还是不太清楚是什么。
只知道村里比她大一些的小孩子去了学校,会写字、从一能数到一百,还会唱一些以前她不会唱的歌。
张二狗点头道:“是的,明年就去。”
哈哈哈~
小丫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样子,但听到自己能上学就非常开心。
老王看了看小女儿:“大丫、二丫都没有机会念多少书,三丫算是小学毕了个业,希望小丫能多读点书,上个初中毕业也好。”
对于他来说,高中、大学太遥远,所以也没对小丫的期望太大,女娃儿能上个初中在村子里已经是少有的。
就算是男孩子,大多数也就是个小学、初中毕业。
最多上个高中。
但大多数,还是早早弃学,和父母下地干活。
而且这个年代,想上个高中也没那么容易,考不上连高中也没得读,没有办法。
张二狗也没有接老王的话,有这个心就行了。
如果小丫想读,会读,都会支持她念下去,能考上高中、大学就更好。
回家之后,二丫、袁圆园、三丫还未回来,老王说是下地干活去了。
现在第二季庄稼已经栽种下去,需要除草什么的。
张二狗把老王推回家里,扛着一把锄头就向田野中而去。
果然,远远的就看到三个人的身影在自家的田间拔除田里的杂草。
而且田野中,每家每户的田里村民们大人带着孩子也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着。
现在分田到户,都是个干个的活儿。
张二狗笑了笑,快步走了过去,来到了田头,立于田埂上道:“圆圆、二妹、三妹,我回来了。”
三人闻声,赶紧回头一看,脸上立即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赶紧走了过来。
张二狗看着三人幸福的笑容,汗流浃背的,身上还有不少泥水,这就是农村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