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杨浩宇为学校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并因此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和冲突。
父亲说既然你坚持不复读,那么你就去读车城教育学院或者是均州师专吧。
恰好杨浩宇的高考分数是勉强可以上的。
更主要的是,父亲依据多年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为杨浩宇分析了读师专以后的人生轨迹。
那就是读完后先去教书,而后他会托关系把杨浩宇转到公检法系统或者是行政单位。
在父亲看来,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他为此还为杨浩宇列举了许多鲜活的例子,其中不乏人中龙凤。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嘛!”
他苦口婆心地对杨浩宇说。
可杨浩宇却执拗地认为这是一条很枯燥很乏味的人生之路。
如果事事都已经被安排好了,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仿佛就是透明的人生,那还有什么意思?!
杨浩宇那时还在想,父亲或许还一直未能从杨浩宇高三被开除的阴影中走出来。
在杨浩宇高三之前的十多年读书期间,大部分时间带给父母的都是幸福和荣耀。
父亲早已听惯了人们对杨浩宇的夸赞。
杨浩宇在高三时被勒令退学,是他万万万万都没有想到的。
远在三姓寨的父亲,接到学校的通知后,连夜就包专车马不停蹄地赶往三姓寨大山外三百六十里处的庐陵县城。
一大早,他根本顾不上休息,匆匆忙忙地去找到了自己早年间在一中读书时的同学。
他的这位同学那时已经在穆青高中副校长的位置上多年了。
这位副校长坦诚地告诉他的老同学,在杨浩宇的事情上,他前期也干预过,对他进行过训导,但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自甘堕落。
到了现在这个境况了,他也爱莫能助了。
他说除非是校长或者县教委主任亲自开这个口,否则其他人都回天无力了。
一生都不求人的父亲,竟然又贸然地找到了校长的家里。
他彻底地放下了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人民法官的尊严,低三下四地哀求刘校长能够网开一面,留年纪尚小的杨浩宇一条生路,不要因此而断了一个孩子的前程。
可刘校长却压根儿听不进去这些话。
在他心中,杨浩宇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孩子。
当他得知父亲的身份后,就粗暴地把杨浩宇的父亲往门外推,让他出去。
他一边推还一边说:“像他这样的害群之马,不开掉的话,难道还让他继续做害吗?”
杨浩宇的父亲被推出门外,他“咣当”一下关上门,任凭父亲怎么敲门,他再也没有敲开那扇关掉了一个孩子一生前程的大门。
无可奈何、身心疲惫的父亲在宿舍里找到惶恐不安的杨浩宇。
他没有打杨浩宇也没有骂杨浩宇,甚至连杨浩宇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开除的都没有问他。
父亲只是让杨浩宇收拾好自己的课本和东西,和他一起回家。
杨浩宇背着行囊和父亲一起走出校门。
两年半以前,杨浩宇走进这个校门时,对自己的未来还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而此时,失落、绝望、羞耻、迷茫……
各种复杂的心情交揉在一起,五味杂陈。
杨浩宇板着铁青的脸,在万众瞩目中低下了沉重的头,悻悻地离开了令他梦碎的穆青中学……
杨浩宇想,父亲坚持让他读师范类院校,可能是想扳回一局。
他想让杨浩宇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可杨浩宇这次不想听他的。
他从内心厌烦了庐陵县这个带给了他痛苦回忆的地方。
杨浩宇更不愿毕业后再回到这里与那些嘲笑他讽刺他诋毁他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中去度过余生。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地方。
杨浩宇对父母说,要么让他自费去武汉上学,要么他就不读书了。
他说他可以去广东,去深圳,去东莞。
他宁愿进工厂打工也不会去读那个师专。
杨浩宇与父亲僵持不下。
当第三天就是陈奇告诉杨浩宇报到的日子时,杨浩宇必须第二天一大早乘坐每天仅此一班的客车赶往庐陵县城,再乘坐当天晚上庐陵县城唯一开往武汉的卧铺客车赶到武汉。
因此,倔强的杨浩宇紧逼着他父亲,希望他同意自己的计划。
父亲显得很失望。
他坐在那里,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在母亲的不断敦促和征询下,他才开口对杨浩宇说了一番话。
他说,孩子,无论我对你说什么让你做什么,都是为你的将来着想,你的人生之路,本来就应该你自己去走。
你将来过得好也罢坏也罢,其实与我和你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你已经超过十八岁了,你应该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作为父母,当然还是希望你将来过得好,但如果你一味地一意孤行,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恐怕是要走弯路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