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已定,但江东依旧不太平。江东南部有着密集的山越民族融合地带,这是一切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生活在山区的山越族群,与秦汉时期的东瓯、闽越、于越等百越部族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山越族群主要是由东瓯和闽越两大支系发展演变而来的。
秦汉两朝多次出兵征讨闽越,不仅在当地发动战争,还强制将大量居民迁往江淮一带定居。到了东汉时代,原本居住在福建沿海的山越族群逐渐向内陆迁移,并在那里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力。
秦汉时代,尽管中原王朝名义上掌控着东南地区,但实际上那里的政权根基并不稳固。百越族群并未采纳汉人的生活习惯,而是延续了较为古老的传统生存模式。
秦朝时代,瓯越人喜欢剪短头发、身上刺花纹,靠水边过日子。到了东汉,百越人搬到了内陆,开始在山上安家,他们的样貌和生活方式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这些百越族群长期居住在山中,因此当地的汉族百姓习惯性地用“山越”来称呼他们。
孙策离开袁术来到江东后,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平定了江东六郡,掌握了南方广阔的区域,这一带正是山越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孙坚早年就与山越部族有过交战,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东吴难以获得山越人的拥护。双方长期积累的矛盾,让山越人对孙氏政权始终抱有戒备之心。这种不信任的关系,在孙策统治时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如今袁尚占领了江东,对于百越自然是要处理的。因此这也是为何袁尚要高览率军攻打江东,而不是文丑和张合的两个集团军,就是因为高览有袁尚需要的特质!所以早在赤壁之战时,袁尚就想到了占领江东后的军事策略。
这次同来的还有张既,张既擅长的是屯田制尤其是军屯和转化屯。
军屯很容易理解,就是军队不战争时花时间来种地,而转化屯则是把匈奴和乌桓的奴隶进行转化务农。
转化屯其实是一种相对残酷的民族融合,总之外族不同意汉化和服从汉廷的管理就是死。但只要外族的奴隶愿意融合,还是有活下来的光明大道的。
说回奴隶战争,还得是高览!高览前些年基本没有参与中原战争,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掠夺匈奴和乌桓等北方外族,掠夺的物资归朝廷和军方,而掠夺的人口变为奴隶,从而直接繁荣了并州和雍州的经济,同时带动了北方各州的农业生产。
袁尚自然是想把这种模式带到江东的,让高览对山越进行奴隶掠夺和血腥侵略!
此时袁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高览和张既,二人都十分乐意承载袁尚的战略意图。
袁尚还特意叮嘱张既,江东是一个门阀世族过于集中,而且不是袁尚嫡系世族的地区!袁尚希望他用军屯制来打压当地的门阀世族,军屯所得归朝廷,而门阀世族所得基本都归他们个人所有了。张既用军屯制可以极大的限制门阀世族的土地兼并势头。袁尚甚至还给高览和张既,征用门阀世族土地军屯的权力,不服气的就用兵力强行占地。
高览和张既双双谨记。
随后袁尚表明了对山越的作战策略。
山越一族与北方异族不同,北方异族都是游牧民族,因此对抗起来比较费劲,因为战略目标总是在移动,所以给作战提高了难度。所以袁尚才不得不当初在雁门关搞一个鸿门宴,诓骗匈奴王室搞什么贸易集市,把匈奴大军骗到了雁门关外。之后通过赠予大批的美酒,使得匈奴大军当夜宿醉,从而绞杀了匈奴成建制的主力军团和王室成员。
而山越一族并非游牧民族,他们是农耕民族!
既然是农耕民族就要依托于土地农田!当下正值初秋,马上就是秋收季节了!
袁尚给高览的战术是,毁掉山越的农田!把他们今年的粮食毁掉!让他们无法度过这个冬天!
山越这样便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全族攻打江东的城郡以抢夺粮食过冬!另一个就是投降袁氏,给朝廷做奴隶,服从朝廷的管理。
这样正好就把高览和张既两条线路并在了一起。
高览和张既听着袁尚的策略“放火烧田”,暗忖自家的主公果然是个狠人物啊!这就是逼着百越造反,而被镇压之后,百越为了生存就只能投降做奴隶了!但如此做,百越的族人势必会饿死很多很多人!
高览和张既感觉自家的主公大概是和贾诩待久了,这计策也是毒计啊!
但是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最行之有效,甚至是必胜且无解的战术!
最后袁尚下令,三日之内十五万大军开拔进入建安郡和临川郡,这两地都是百越所在之地了。同时袁尚要求高览突然的开启烧田攻势,一定要不给百越反应的机会!之后就回收粮食和兵力在城郡等待百越来送死攻城。
百越势必内部会有两派,强硬派会打算和袁军拼个你死我活,投降派则会在强硬派战败后投降。
袁军战斗力彪悍,别说是守城战了,就是正面遭遇战,百越的战斗力和军事素养怎么能和身经百战、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得当的袁军抗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