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也是听闻了赵云重伤不治而死后来见袁尚。二人共同提议,就在会稽城外搞一场祭奠仪式,祭奠这次攻打东吴死去的亡魂。二人直言,这一战袁军损失约十几万军队,主要将领也死掉了将近一半。如今江东已定,乾坤已定,袁尚应该为这些英勇的亡魂们祭祀一番。
要知道古人都是信鬼神的,也是不想这些亡魂今后纠缠袁尚主臣,所以二位谋士有了这个建议。
袁尚思量片刻,点头称是,于是决定,当即为南征江东的袁军将士祭奠亡魂,同时也祭奠安抚那些东吴死去的亡魂,希望他们安息。祭祀之典为三日,三日祭奠之后,袁尚将率全军进入会稽城中,算是一个入城仪式,袁尚进驻会稽城中,代表袁尚完全占领了江东。
时值初秋,天地肃杀,袁军在南征战役中牺牲的勇士们的亡灵祭祀大典即将开始。整个营地被笼罩在一层肃穆的氛围中,招魂旗幡摇曳,烟雾缭绕,一片肃静之中透露着悲壮和敬仰。
在军营校场中央,搭起了一个巨大的祭坛,祭坛中央是亡魂们的巨大灵位,而坛上摆放着牛头羊头猪头三牲之物、果实和香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坛前摆放着数十张供桌,上面摆满了各种食品和酒水,准备供奉给亡灵们。
袁军将士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肃穆而庄严地列队而立。他们面容肃穆,目光凝重,心怀敬意和哀思。每个人头顶都系着白色的丝带以作悼念之用。
随着一声沉闷的号角声响起,祭祀大典正式开始。一位身披丧袍的披头散发之人走上祭坛,手持着一柄古老的铜镜,开始念起祭文,正是陈登。他的声音沉稳而嘹亮,回荡在整个营地中,仿佛在向天地间所有生灵述说着对亡灵的哀思和祈愿。
随着祭文的诵读,袁军将士们开始依次向祭坛走去,依次向着亡魂们的灵位施礼。他们闭上双眼,默默地祈祷着,向那些为此战捐躯的勇士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哀思。整个营地弥漫着一股庄严而悲壮的气息,让人心生敬畏和感动。
祭祀大典持续了数个时辰,在袁尚作为最后一个向亡灵祈祷之人后,整个营地陷入了肃穆的寂静之中。袁军将士们跪拜在地,默哀片刻后缓缓起身。他们心怀感激和敬意,誓言将勇士们的牺牲铭记于心。
最后,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祭祀大典圆满结束。袁军将士们肃立于校场上。随后袁尚下令把祭祀之物作成食物分发给将士们食用,也算是犒赏三军。
祭祀结束后,袁尚准备率军进入会稽城,高览早早的在城中以袁军队伍作为防线维持袁尚军队行进的速度,并且准备了民间的庆典,同时也宣告老百姓作为天下第一诸侯的袁尚即将翌日进城,包括袁尚的行军路线,让会稽的百姓一睹袁尚的尊容,同时也昭告天下,江东被袁尚统一了。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袁尚率领着五万后军士兵气势如虹地进入会稽城。高览在城中接应,指挥军队维持街道的秩序,确保袁尚顺利进入城内。
会稽城内人声鼎沸,十几万老百姓涌上街头,簇拥着袁尚的队伍。他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绢帕,欢呼着为新的江东之主的到来。城墙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彩旗,飘扬在秋风中,映衬着蓝天白云,煞是壮观。
随着袁尚队伍的行进,路两旁的民众纷纷跪拜致敬,向他投去崇敬和期待的目光。他们认为袁尚是一个英勇无畏、仁义之人,期望他能够带来和平与繁荣。之前的孙权在江东施行严苛税收还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导致江东的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后期孙权屠杀了许多的江东世家大族和百姓,使得江东成为一个老百姓都不敢议论和说话的恐怖之地。
而袁尚一来江东,就免除此地三年赋税,鼓励农桑渔商业的发展,为的就是恢复江东的繁荣。孙权乃是倭人,而袁尚虽然也是权谋之人,但是也深谙一个道理,老百姓有好日子过,才不会造反!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传来欢呼声和祝福声。孩童们手挽手跟随在队伍后面,欢快地唱着歌谣。老人们则默默祈祷,希望袁尚能够带领江东百姓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都感恩袁尚的恩典。
袁尚头戴白银头冠,头冠上镶嵌着精美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头冠的设计精致华丽,仿佛一轮明月悬挂在他的额头上,映衬着他那英俊挺拔的面容。他的双眼深邃明亮,宛如两颗璀璨的星星,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断的气质。
身穿白银盔甲的袁尚身姿挺拔,肩宽背阔,盔甲上刻满了精美的纹饰,闪耀着银光。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精湛的工艺和高贵的气质。他的胸前挂着一块玉佩,玉质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微光。
腰间挎着鸳鸯双刀的袁尚,刀柄镶嵌着银丝,雕刻着鸳鸯图案。他身姿挺拔,大气磅礴,眉宇间闪烁间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和力量,逐渐呈现出一股帝王之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