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我竟然也有这梦中杀人之癖!
可惜司马仲达一身才华了!辛毗你替我拟召,把司马懿按照国家二品官员的身份下葬!之后从军中拨百金和布帛锦缎之物送给司马懿之家人,以作丧葬抚恤。”
袁尚一番话,也不由得旁人信不信,反正弄了一个“梦中杀人”的桥段,算是借用了曹操的名桥段了。
而整个过程中,贾诩是一言不发,既不附和也不质疑,总之就是不说话。
且说贾诩如此精明之人,岂会相信袁尚所谓“梦中杀人”一说?即便有“离魂症”(梦游症)又岂会在梦中拿刀杀人!所以贾诩当时在袁尚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压根不相信他说的话。他意识到,这是主公想杀司马懿而故意演的一场戏罢了。
那为何要杀司马懿?
贾诩不得而知,他只能猜。
贾诩当时猜的是,纵观司马懿平日言行,都是谨小慎微,城府之深不亚于自己。而袁尚忌惮司马懿之才华和智谋高深,当今周瑜已灭,东吴大军被击败,汉中张鲁和宜州刘璋暗弱无能,都并非袁尚敌手,所以袁尚不再需要像司马懿这么富有智慧又靠近权力中枢的人了!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贾诩这么聪明的人岂会不明白袁尚心中所忌惮。因此贾诩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他知道自己在主公眼中和司马懿是一种人,只不过自己的威胁在袁尚眼中不及司马懿而已。因此主公第一个杀的是司马懿,而不是自己!
为求自保,贾诩必须要有所作为!如果再不行动,只怕主公没准哪天就让自己也被“梦中杀人”了。尽管自己是智谋之人,但是奈何权柄在主公手中紧握!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没办法不死!
所以贾诩要从此退出袁尚的权力中枢,这样可以让袁尚放心,自己才能避免一死。
然而若是自己直接辞官回家,告老还乡,自己的性命还是堪忧。一来,贾诩不确定袁尚会不会在自己辞官回家的路上直接把自己暗杀掉;二来,袁尚会不会担心自己投靠其他诸侯;三来,贾诩毕竟为官多年,已经年近五旬的他总得有个养命之物,总不能回家务农吧!
所以贾诩要做到既要袁尚不能随便杀自己,又能对自己放心时刻监督自己,还得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精明如贾诩,他想到了一个不完全退隐,但是算是半隐的自我拯救之法。
司马懿死后,贾诩在军中便一反常态,开始饮酒和嫖支,而且不再询问军务,单纯的贪杯和贪色。逐渐的开始游离在袁尚的军机要务之外。袁尚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按照军规处理。后来,贾诩因为贪墨了一些军饷等物,被人告发,因此袁尚决定亲自审问他!
其实这都是贾诩的套路,他之所以又饮酒又嫖支,如今又贪墨军饷,都是为了“自污”!一旦自污,作为主公的袁尚就知道自己没有想当大官或者继续在军中把持要职的想法了。也就是贾诩自己毁了自己的名声,断了自己的晋升之路,为的就是向袁尚表明自己没有野心,自己只想享受人生了。
袁尚也看出来贾诩的举动,因此这次审问,袁尚并不严厉,也没有起杀心。
贾诩则趁着这个时机主动向袁尚提供自己“半隐”的思路。
贾诩先表明忠心,讲“自己生是袁家臣,死是袁家鬼”,因此他想为老主公袁绍和袁尚的母亲刘氏守灵,二人的陵墓都在邺城,他打算让袁尚封他一个祭祀守灵校尉,时时刻刻能够为袁尚祭奠父母。
贾诩说得也很动情,他说自己“有才无德”,不配继续为袁尚谋划,不配在朝中做官,但又多年陪伴在袁尚身边,恐袁尚也对他有些思念,若是有事也可以直接书信来往。贾诩又说自己“逐渐老迈”,并无家产家资,因此才贪墨了军中粮饷,他想在邺城守灵做个差事,不然自己老了肯定得饿死。
袁尚当然明白贾诩在说什么,此时的贾诩就像《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在雍正继承皇位当天夜里对雍正想表达的那些。
贾诩已经声明不做官,退出袁尚的权力中枢,没有野心也不贪恋权柄,因此对袁尚没有威胁。而贾诩也不会投靠其他诸侯,搞所谓“隐退”实则瞒天过海去辅佐其他诸侯。他愿意接受袁尚的监督,去邺城守灵。要知道袁尚在邺城的眼线众多,主臣二人都是知道的,如此一来贾诩的一举一动,都在袁尚的监视之下。
而贾诩虽然半退,但是才华水平还在,如果将来袁尚战争中遇到难题,袁尚还能随时找到贾诩,让他出谋划策,发挥余热!如此一来,相当于袁尚把贾诩把刀收藏了起来,而且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想用就用,不用也很安全。
而贾诩也实实在在的问袁尚要后半生的过活,要袁尚封他个祭祀校尉,总有俸禄军饷,而且是为袁尚父母守灵,因此每年袁尚供奉之物贾诩自然可以在供奉之物祭祀之后,自己享用。比如猪牛羊,谷物,佳酿,这些都是祭祀之物。祭祀之后,便肯定都归贾诩了。如此一来,贾诩的生活也是衣食无忧,做个享福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