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东吴是假装去攻打徐州,五万大军北上进军,半路便撤回来两三万将士,待袁军耐不住战机出城战斗时,便合围出城的袁军,消灭之。随后彭城兵力受损,士气下降,再攻打势必会有效果。同时进攻徐州的吴军也可以去摸摸徐州城的情况,若是兵少则强行攻城,若是兵多便撤回。
孙权听过庞统的诱敌之策,颇为满意,毕竟徐州不是荆州,荆州刘表在的时候,兵力远多于东吴,东吴岂敢分兵佯攻其他城郡,只怕分兵深入后就被刘表和蔡瑁给吃掉了。但是徐州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兵力!所以此计可行!
次日,孙权下令七万吴军分成两支,一支五万人进攻徐州城,向北行军,另一支两万人,留守彭城,保证粮草补给通道。
留守的军队将领是韩当、周泰,还有客卿张飞。
其余的军队和将领,包括称病的吕布,全部奔袭徐州城而去。
但是行军过了两日,孙权便率领三万人悄悄撤回,只留庞统率领徐盛、蒋钦继续北上酌情攻打徐州。并且庞统一路上大张旗鼓的宣传,并且把灶头和帐篷等能计算军队数量的装备还是按照五万人的兵力进行配制,想用障眼法去迷惑徐州军和司马懿。
孙权这边并不着急往回赶,而是把三万军队潜藏在距离彭城只有半天路程的一处地方,名为草蒿坡,乃是一处密林,可以隐藏踪迹,之后便静静的等待彭城这边的消息。只要彭城这边有骚动的迹象,孙权随时返回包抄合围!
然而孙权在这一等就是五天!当真是等到花儿都谢了!初夏时节,大军在此等待,徒耗粮草,并且在野外树林处隐蔽,防止袁军发现自己的动向,导致这里的蚊虫叮咬难耐,甚至不少人被毒虫伤到。
孙权等到第五日夜晚,自己实在被蚊虫侵扰得难以入眠,于是连夜下令走出草蒿坡,也顾不上暴露不暴露军队了。
令孙权最为恼火的是,彭城的袁军都是缩头乌龟一般,即便东吴这边只有两万兵力,他们还是不敢出城进攻!
彭城这边兵力是按兵不动,孙权这边消耗了五日的粮草,却不得不返回彭城。
再说庞统率军来在徐州城,看到徐州城上旌旗飘飘,城头站满了守城的士兵,没想到徐州城也是重兵把守,至少有四五万人。庞统愈发觉得自己一开始的策略是对的,既然徐州城和彭城有如此多的兵力,下邳一定是座空城,兵力肯定薄弱。
但是战局已经到此,庞统哪有那么多的粮草再往下邳方向运动,同时也怕司马懿率军从徐州城而出,毕竟己方只有两万兵马,司马懿没有出城围剿自己只怕是不晓得自己的虚实罢了。
庞统无奈也只能速速撤军。
他哪里知道徐州城只有两万五千士兵,剩下的所谓“士兵”都是司马懿用稻草和木桩制造的假人,放在城头后排,前排站着真正的士兵,用来遮挡,如此从城下往城上远看,就如同众多的士兵一般!
司马懿观看大概只有两三万东吴军来在徐州城,便猜到彭城肯定防守顺利,其实到现在为止,东吴进攻徐州快十日了,竟然一场战斗还未打!
孙权与庞统陆续回到彭城区域,君臣都颇感无奈与尴尬,感觉自己的策略就像跳梁小丑一般,闹来闹去也只是徒劳,还惹得袁军嘲笑。
袁军看似什么都没有做,不动如山,但是其实非常凶险!
若不是司马懿和袁尚三令五申不准出战,以张合之勇武,以高顺对陷阵营的自信,势必会出城进攻东吴的营寨,那样彭城便会有危险。
好在袁军上下对袁尚都十分忠诚和信服,将领们向来都坚信只要服从袁尚的命令,就一定可以克敌制胜。
张合,高顺,霍峻三人也无仗可打,就每日在城头与城下的东吴军大眼瞪小眼,当真是清闲得很。好在三人都是治军严整之人,从来不敢懈怠,尽管敌军没有攻城,但是日常巡守和城内的训练从不曾怠慢和停歇。
一连十日过去了,彭城守军目睹东吴的军队,来来回回,到目前又一家人七万大军整整齐齐凑在一起了,来了个徐州十日游。
高顺三将都急切地盼望着东吴军来攻城,他们认为这么多的防御物资和军械都准备好了,如果不用起来就太浪费了。而且,不杀敌也没有军功可言啊!在不违背袁尚和司马懿的军令的前提下,三将开始挑唆东吴军队攻城。
张合学着主公袁尚的做派,在城中挑选一些唱戏的艺人,把他们请到城头。他们编着歌词和小曲,辱骂孙权和东吴将领,还跟着主公袁尚一起称呼东吴将士为“鼠辈”。夏日炎炎,张合挥舞着手中的扇子,嘲讽道:“东吴小儿,竟敢来犯我彭城!你们只是一群无知愚蠢之辈,以为可以效仿孙策?可笑至极!”
挑衅东吴军的语言刻薄尖锐,充满了傲慢和轻蔑。他用尽一切手段来羞辱孙权和东吴将领,嘲讽他们的野心和愚蠢,试图激怒对方,引发战斗。这场心理战即将达到白热化,彭城城头上的辱骂声和挑衅声此起彼伏,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爆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