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她的文学功底很出色,即便只是一般的风景,在她的一番润色下,也能让人心驰神往。
两个小孩,本应该是最为闹腾的年纪,不过却极为懂事,都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闹出动静来,而是各自捧着一本书在看。
女孩的手中,是一本江湖气十分明显的游侠小说,讲得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男孩则文静许多,手中捧着一本杂史趣闻,内容属于有意思,但要是没有一点文学功底完全领会不到笑点的那种。
书院里倒也有拿着这样一本书装样子,实际什么都看不懂的家伙,但从男孩那努力忍着笑意的表情来看,他是真的看懂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即将抵达衡阳城。
伏在案前的女子终于是伸了个懒腰,舒缓着一路以来俯首弯腰的疲乏。
“终于写出来了,等到了衡阳,也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慕容子感慨道。
一旁莫小贝和小道士听到这话,皆是松了口气。
小道士可以不用再压制笑意,莫小贝则凑到了慕容子身旁,想要看看她这一路上都写了什么。
不过她只是抬眼看去,纸上文字的用词,就让她一阵头晕目眩。
“不是,这和我平常看的江湖月报也不一样啊。”莫小贝揉了揉被知识骚扰的眼睛,满是不解道。
身为五岳盟主、衡山派掌门人,以及一个向往江湖的小丫头片子。
江湖月报的每一期她都有看,而且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她更是可以通过慕容子走内部通道购买,代价只是跟对方讲讲五岳剑派内部的一些奇闻趣事,以及她这位五岳盟主对五岳同盟当中一些高手的感官罢了。
言归正传,江湖月报是面向全江湖人的报刊,不是供文人墨客鉴赏的鸿篇巨着。
江湖人,有文化的终归还是少数。
所以,江湖月报平日里的风格,更接近于白话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
但像是慕容子刚写出来的这一篇,虽然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但也将景色描绘的如身临其境一般。
这样的文章给江湖人看,那不是牛嚼牡丹吗?
有一句俗语怎么说来着?
春风不入驴耳,他们欣赏得来吗?
莫小贝心中腹诽,毫不在意将自己也骂了进去......这算是个优点,至少她有着良好的自知之明。
“本来就不是。”慕容子审着稿子,看哪里还有需要润色修改的地方,同时回答莫小贝的问题:“这是我负责的另外一个版块——大明风华,主要受众是那些深闺之中的富家小姐。”
除了江湖侠女,在这个时代,‘养在深闺人未识’才是富家小姐的真实写照。
就拿京城来说,那些达官贵人的千金小姐,平日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乃至是针织女红都是请先生到府中去教。
平日里就算会和玩得好的小姐妹出去逛街,也不会走太远,离开京城更是奢望。
自然没有机会见识大明的美好风光。
慕容子发现了这方面的读者——主要是无情给她的灵感,于是就借助职位的便利,开了一个版块。
不过考虑到成本问题,以及这全新的版块就只有她一个撰稿人,累死累活,也不可能以月更的频率,填满一整张报纸,所以慕容子打算先在江湖月报上发行。
如果反响不错,那就等凑十期、二十期,再整理成纯享版小册子统一印发。
不过她的想法是好的,觉得自己未来可期,但等到真正付诸于实际的时候,问题才一点一点显现出来。
首先,江湖月报作为她的‘龙兴之地’,存在着她的大量读者,且也是她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肯定不能放下的。
毕竟大明风华,虽然未来可期,但现在总归没有办法给她带来稳定的收益。
这要是再出点什么问题,没有一个用于兜底的版块收益,那她岂不是要吃土了?
所以慕容子就只好选择双开,付出双倍、三倍,乃至四倍于以往的精力。
这让她很是煎熬。
其次,大明风华不同于江湖月报,受众主要是文静雅致的富家小姐,而不是江湖上那些粗鄙的武夫。
所以对于文字功底,也有着一定要求。
但这并不是慕容子真正担心的地方,身为特约撰稿人,虽然她的风评口碑不好,但文学功底还是足够的。
不过,文字的下限取决于功底,上限却是取决于见闻。
没有真正见过,再华丽的辞藻也堆砌不出温馨浪漫的环境氛围,这才是慕容子真正头疼的地方。
要说这些年,她为了采访,为了有爆点的讯息,走南闯北,名山大川也算是踏遍了。
可关注点不同,最终注意到的内容也截然不同。
当初的她,注意力全都放在某某掌门的黑料,某某掌门私生活混乱,结果他妻子私底下比他还玩得开,某某师太与某某教不共戴天,原因竟是暗恋的师兄如何如何,某某真人种了满山遍野的梨树,只为山花烂漫时睹物思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