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储唐-李乾殿下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想法,幽州王这个烫手山芋先把压下去,私下里严厉斥责一番,令其稍作收敛即可。
若摆在明面上,处理或轻或重都讨不了好。
至于幽州藩国民众的疾苦,那已经是皇帝陛下分封给幽州王的封国,就像分家过日子的兄弟,不宜过分插手。
关鸿子爵数个小时的汇报过后,讲的口干舌燥,皇帝李察面沉如水的挥挥手让他退下了,一杯水也没喝到。
关鸿子爵能够感受到风暴来临前的恐怖,哪里还敢在行宫里做停留?
当他离开以后,这才竟然发觉自己整个后背已经全汗湿了,小腿肚子都有些麻麻酥酥的颤抖。
皇帝陛下的威压实在太强了,无形之中,就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可是作为南美洲的守门人,这些真实的情况,关弘子爵也不敢不汇报,更不敢隐瞒半点。
圣君在朝,有可能一时不察,但不会永远被蒙蔽。
届时,区区一个子爵家族,可承受不住皇帝陛下的雷霆怒火,必然会在爆发时被焚毁的渣渣都不剩下。
想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毕竟这么大的事儿无法隐瞒。
行宫里
“哼,好一个混账东西。”皇帝李察脸色铁青的冷冷说道。
皇帝李察已经很久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了,此刻胸膛怒火在熊熊燃烧。
他强行压抑着吩咐道;“许爱卿,即刻电谕帝国安全总局,呈送完整的南美十三方国情治报告,包括政府施政方面,重点是幽洲王国方面,速办。”
“微臣遵旨。”秘书处长许茂林子爵此刻不敢多言,神情恭敬的领命而去。
皇帝李察执掌帝国最高权柄55年,治国经验极其丰富,凡事必谋定而后动。
此事还需经过帝国安全总局情报核实,见到确凿的罪证,才能够最后盖棺定论。
一般来说
皇家子嗣犯了罪责,轮不到大唐帝国的法律体系惩治,而是由皇家戒律院内部议处。如今的戒律院长恰是皇太子唐-李乾殿下和几位年长的皇子组成。
皇家戒律院类似于清朝的宗人府,主理一切皇家事务,是执行皇室森严禁律的机构,让一众皇子皇孙们为之胆寒。
这些年来,被皇家戒律院惩处过的皇子皇孙可不少。
有的圈禁,有的罚去定例钱,有的剥夺在外任职附加其他惩处,最严厉的莫过于剥夺爵位继承权,庶出皇孙废去皇家头衔,贬为庶人。
无论何等样惩处,最严厉也不会废去藩国,收回封地,那样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无异于咣咣打脸。
维护皇家荣耀在任何时候都是摆在首要位置,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当然不能去做。
宛若平静的水面丢入一块大石,掀起的波澜会影响到很远,甚至数十年也无法消散。
治国如烹小鲜,宜缓不宜急。
现如今皇帝李察亲自御驾莅临南美洲,就可以不通过皇家戒律院,直接下旨惩处,这是帝国至尊的无上皇权。
背着手来回走了好几圈,皇帝李察心中燃起的怒火才缓缓平息下来,认真思索着应对方案。
虽然如今幽州王道行逆施的罪证还没有呈上来,但皇帝李察能够看出,南美洲事务大臣关鸿子爵说着并无虚言,每项罪证都有凭有据。
借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诽谤皇嗣。
在皇帝李察的关注下,政府各机构已经高速运转起来,原本被皇太子压下去的奏报,也都会汇集起来统一送呈御前。
几相对照,事实就大白于天下了。
皇帝李察琢磨一番以后,觉得此事不宜大动干戈,应该迅速而隐秘的处置下去,避免干扰到大唐帝国当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更重要的是
避免给予有些人或者外国势力插手的籍口,要维护大唐皇室崇高形象,这一点比几个幽州王加在一起都重要的多。
反正幽州王已经四十出头了,身体有个什么闪失,突然故去也很正常。
如今大唐皇室的81位皇子,因为这样和那样的疾病或意外,已没了6位,再加上一个幽州王也不多。
幽州王国的政府基本烂透了,让廉政总署进驻查一下,基本上一个就能带出一窝蛀虫。
屁股底下不干净,根本经不起稽查。
反正大唐帝国这么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殖民官吏,从上到下换个遍也就是几百个官吏,不算什么大事。
该废除的胡乱摊派税法,一个不留的全部废除。该惩治的王国官吏,从严从重惩处。
至于幽州王室,皇帝李察需要亲自去看一下,看看哪一个皇孙能够担负起重振幽州王国的重担?
所有这一切在影响最小范围内不留隐患的解决,这也是给南美各藩王当头棒喝,让他们时刻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
大唐皇室律令森严,规矩极大,可不是能肆意妄为的地方。
所有皇室子弟都有维护帝国皇室荣耀的神圣使命,背离了这一红线,何等尊贵的身份都不好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