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的大唐帝国官员直接遭到了皇帝陛下的当头一棒,下旨斥责道;
有一部分的政府官员心在曹营心在汉,宜勒令其即刻谢罪去职,永不录用。
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思为帝国民众谋福祉,这样的官员屁股都坐歪了,要来何用?
在6~9月间,一大批发表过类似观点的政府官员和部分贵族,因此暗然去职,这令帝国官场的风气迅速为之一震,对外口径变得更加统一起来。
不知不觉间
帝国政府中的德裔官员越来越少,帝国军队中的德裔军官很多提前退役,帝国司法部门和警察部门的德裔中高级职员,纷纷被调任或者去职,各党派中的德裔政客的前景也蒙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在唐德两国关系发生严重波折后,德裔移民在帝国社会中的话语权大大降低了,这种无形的排挤依然在进行中。
在帝国上层看来
德裔移民在学术界,文化界和经济界发挥作用就可以了,至于军警司法等强力部门,帝国中枢以及省市各地方行政机构,不宜沾染过多的德裔色彩,以免影响统一的对外声音。
还是那句话,大唐帝国一贯以来的策略就是只做不说。
现如今
复盘历史上皇帝陛下对英的亲密友好政策,不得不赞叹先见之明,保障了大唐帝国数十年如一日的平稳高速发展的国际环境。
就拿北方的育空问题来说
自建国以来,大唐帝国对北方育空地区就有浓烈的兴趣,一直以来持续加强华裔的影响力,使其在整个育空地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但大唐帝国非常看重英国人的意见倾向,绝不会擅自采取刺激英国人的举动,将这一片领土纳入帝国版图。
前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长安与伦敦反复的讨价还价,再三强调不干涉英属加拿大各地区民主公决进程,不谋求以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干涉加拿大事务。
前后历经四任英国首相,最终大唐帝国与伦敦达成一致,付出哈维装甲钢专利,新型触发引信弹头专利,新型黄色高爆炸药专利再加上一系列的政治让步,才换取了英国默许育空地区通过民主公决进程,自愿加入大唐帝国版图的最终结果。
这也就是英国不重视育空地区这片高纬度的寒冷地区,这才让大唐帝国得了手,将阿拉斯加与帝国本土连接在一起,属于桌子底下的交易。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唐帝国任由英国势力在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到处插手,难道无力制止吗?
答桉是否定的。
之所以默许英国势力的肆意妄为,是因为大唐帝国对外政策中,始终坚持以保持与英国亲密盟友关系为主线,避免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从而恶化双边关系,这样得不偿失。
英国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不断挑起纷争之际,大唐帝国默默的吃进一块又一块新殖民地,默默的持续移民,默默的持续扩张……
几十年后回头一看
从北美洲到中美洲和南美洲,英国插手的那些地区争端已经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殖民地,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可容插手的余地越来越小,大唐帝国的美洲霸主地位不断的加强和巩固……
到头来,英国挑拨了个寂寞。
现如今,就连最亲近英国的卡罗来纳共和国,也不得不进行政策的大幅调整,全面向大唐帝国示好,奴颜卑膝的表示恭顺之意。
这些南方老也知道害怕,如今环顾整个美洲地区,似乎大唐帝国要收拾的下一个刺头就是他们,再也找不到第2位了。
与如此恐怖的庞大帝国作对,其势力从西、南、北三方面包围卡罗来纳共和国,东方大西洋海上威胁更直接,吓的南方老夜不能寐。
生怕哪一天早上起来,大唐帝国的潮水般大军就已经包围了里士满,那就真是世界末日了。
实在扛不住了,在面带微笑却下手狠毒的大唐帝国面前,卡罗来纳共和国不出意外的跪了。
该国已经派出外交代表团来与帝国商议,愿意签署佛罗里达版的两国间军政同盟条约。
这样一来,等于全面倒向了大唐帝国,让出国内重要的港口地区划为长期军事基地,今后想反悔都没机会了。
正是因为大唐帝国善于管控利益分歧,在国际事务中尽力配合英国,即便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也不大肆宣传,不去刺激英国人的敏感神经。
这一系列的做法,加上隔着大西洋的漫长距离,让英国人没有对大唐帝国的崛起作出过激反应,常常徘回在遏制还是不遏制的犹豫中……
这么一耽搁
大唐帝国已经迅速的发展起来,体格子越来越庞大强壮,单纯的打压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只能倾向于合作。
在唐国表现出人畜无害的时候(注,即保持合理的军事规模,不发展跨大西洋攻击能力),法德奥意俄等欧洲列强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政治考量,并不愿意与英国一道遏制唐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