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
与成熟稳定的西海岸各大城市相比较,迁都费城有利于镇压较为动荡的东部各城市,20万的皇家禁卫军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是一股庞大的军事力量。
如此强大的力量放在帝都长安,方圆五千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威胁,委实浪费了。
皇帝李察想到这里,提起御笔在“费城”两个字上重重的画了个圈,最终圈定了这个地方,作为大唐帝国的新首都。
下一步,就要展开大规模的营造工作。
地铁,城市快速环线,拓宽的道路和城市建筑,新皇宫和政府各部大厦,皇家禁卫军永久营地等等,都需要统一筹划建设。
经过5~6年的大规模建设,差不多在下世纪初,可以正式迁都费城。
费城?
皇帝李察考虑了一下,提起御笔将“费城”两个字抹去,然后写下了龙飞凤舞的“朝歌”两个字,看了以后满意的点点头。
关于迁都的争议,此前皇帝李察从未流露过倾向,所以下面的朝臣们才争论的相当激烈。尤其是一些重臣元勋在长安拥有了大量固定财产庄园,店铺和大厦,都不愿意搬家。
有人会说,不愿意搬就不搬呗!
若是让那些重臣元勋听到了,真的能喷他一脸,责骂站着说话不腰疼。
皇帝陛下在哪儿,皇宫在哪儿,帝国政府的办公大厦在哪儿,哪儿就是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谁愿意脱离帝国权力中心?
一个贵族家庭纵然暂时风光,但不能够长久的远离帝国权力中心,否则走向没落是注定的事儿。
皇帝李察倒不在意这些帝国贵族们的想法,他是看出了迁都真正有利于大唐帝国巩固统治,有利于统和北美东部各国,有利于进一步削减传统的东方皇室繁文缛节,更接近现代社会理念。
大明宫实在太大,太繁华,太惹眼了,不符合皇帝李察希望皇室低调的想法,今后可能成为社会舆论集火攻击的靶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唐帝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近二三十年来遭遇过几次经济危机,幸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数以千万计的工厂,商铺和公司倒闭,帝国公民收入严重缩水,生活水平下降。
这时候就会冒出来一些杂音,有人针对帝国贵族的豪奢生活,有人敌视大唐皇室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有人不满社会现状,各种各样的小杂鱼都冒了出来。
皇帝李察心里清楚;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发展,这种事今后会越来越多,有些偏激的言论会越来越有市场,这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
为今之计
在于先一步迁都,今后将大明宫一拆为数份,以前朝三大殿为主的恢宏宫殿建筑群,今后将辟为举办重大典礼仪式场地,冠以“帝都长安皇家博物院”名称,有皇室子弟担任皇家博物院董事长,向民众展览皇家丰富的收藏。
万寿山可以辟为“皇家万寿山动物园”,太液池及西宫可以辟为“皇家太液池公园”,内附多个博物院,用以向民众展览皇室顶级收藏。
尤其向民众开放展览这一条,必将赢得帝国公民的一致拥护,交口称赞。这体现了皇室亲善态度,通过这些渠道更接近民众。
东宫和北宫则依旧为皇室禁地,是大唐帝国皇室在长安的宫宛禁地,面积缩水了一多半,仅傍依太液池约四分之一的面积。
东宫作为皇帝和皇后的禁宫,北宫则拥有大量恒温密库,几十座藏宝阁,收藏了浩如烟海的大量珍贵文物,古玩字画,历史典籍,是皇室精华所在。
这样一来
大唐皇室作为被针对的矛头可能性大大减少,皇帝陛下已经将大半个皇宫都捐出来了,总不能没地方住吧?
大唐帝国皇室这几十年来,营造的宫殿城堡和庄园数以百计,根本也不缺这点儿,索幸捐出来做公益。
再说这些冠以皇家名头的宫殿,公园和博物馆,能够为皇室子弟提供体面而稳定高薪的职位,一代代传承下去,岂不两全其美?
在皇帝李察勾画以后,迁都之议就算是定下来了。
在皇帝的态度明确后,帝国会有一大批官员重臣转变过来,赞成迁都的恐怕要达到8成以上,比例整个反过来了。
帝国建立50余年,历经无数次的辉煌胜利,无数次的开拓殖民,皇帝李察的威望已经被捧上神坛,无人敢于质疑。
解决了这个事儿,皇帝李察又拿起了一份奏章,看了会儿后提笔写了个“准”字,然后搁在一边。
这份奏折是皇储秦王唐-李乾殿下,率领8名皇子皇孙前往大不列颠帝国,参加维多利亚女王殿下登基60周年隆重庆典活动的奏报,按照两国皇室来往的惯例肯定要同意。
就在去年5月1日,大唐皇帝登基50周年隆重庆典刚刚举办过,丹凤门长街上6.2万名官兵盛大阅兵仪式,百万帝都民众大游行等一系列隆重活动,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