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往往被当地开拓者称之为“绿色恐怖”,各种热带瘟疫疟疾,飞虫和毒蛇叮咬都足以致命,危险无处不在。
巴西烧火开荒的早期拓殖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周边环境对人类殖民非常不友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始终保持较为原始的雨林状态,用以维护世界环境的平衡。
荷兰殖民者统治东印度群岛近300年时间,七成以上的人口拥挤在小小的爪哇岛,两成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苏门答腊岛,上述这两个群岛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社会发展较为成熟,是整个东印度群岛的精华之地。
加里曼丹群岛和苏拉威西群岛始终没有开发起来,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当地恶劣的热带雨林环境。
真要拿下来,那也得选个好时候。
比如说本世纪末英国发动第2次布尔战争时期,那肯定少不了大唐帝国的帮助。
若顺势将这块荷兰人的殖民地侵吞大半,英国佬只会装作看不见。
没有英国人煽风点火,荷兰人那点小身板儿翻不起大浪来,在国际上连半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帝国偷摸吃的满嘴流油,岂不妙哉?
比起热带丛林遍布的加里曼丹岛屿,皇帝李察真正中意的是黄沙漫漫的阿拉伯半岛,那可是世界油库啊!蕴藏着无尽的财富。
无论如何,这片宝地都要收入囊中。
自从1872年3月18日签署了《唐埃和平条约》,确立了大唐帝国在苏伊士城的合法军事存在,时至今日已经19年之久。
1872年4月17日建立了东非地区云中省,是帝国最遥远的一个海外省,也是大唐帝国未来向非洲扩张殖民的桥头堡。
大唐帝国皇家陆军海外军区在此设立了红海军区,下设苏伊士城守备司令部,云中省守备司令部,北也门特别军事区和萨那特别军事区共四个直属军事单位,常年保持军事存在。
皇家海军在苏伊士城拥有红海舰队,拥有数个海军基地,其中萨那城海军基地常年驻扎一个皇家海军陆战远征团兵力。
这十九年来
大唐帝国一直默默的向云中省和也门,吉达,利斯甚至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科威特输送华裔移民和商人,增强在该地区的势力,为下一步爆发积蓄实力。
从内心来说,皇帝李察对绝大多数的非洲地盘儿不感兴趣。
他能够深刻的领会维多利亚女王现时的心态,一手打造“日不落帝国”的女王陛下,现如今真是吃撑了的感觉。
看看这片地方也不感兴趣,看看那片地方也没胃口,兴致索然,完全没有了早中期锐意进取的势头。
皇帝李察现在也是这种心态,闲暇时站在世界地图前,看着自己打下大大的帝国疆域,心中充斥着自豪和浓浓的成就感。
再看看其他地方,这也不满意,那也没胃口,属实吃饱了感觉。
唯一提前布局的地区,用作长远打算,就是红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了。
现如今
经过近20年持之不懈的移民开发,即便是在最偏远的科威特,当地也有6300多名华裔移民,形成了相当有实力的华人社团。
这些当地华商拥有自己的武装走私团队和铁壳快船,载货量大多在200~500吨之间,以灵活快速着称。
当地华商主要依靠向奥斯曼帝国内陆的巴士拉省,巴格达省和伊朗王国走私为主,走私的是在该地区广受欢迎的蔗糖,奶粉,羊毛以及石油化工产品,比如塑料盆,塑料桶,塑料鞋这些日用品,在黑市中就非常畅销。
此外还有很多帝国的工业品,比如步枪,手枪,锋利的马刀和皮靴,牛皮鞍具,可口的罐头等等。
走私华商与奥斯曼帝国和伊朗王国内的一些底蕴深厚的大家族勾结在一起,将走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取了大把的钞票。
科威特也成为海湾着名的“梦幻之城”“堕落之城”,吸引了很多阿拉伯富商,部族长老和奥斯曼帝国贵族流连忘返,尽情享受。
那里有漂亮的阿拉伯肚皮舞娘,有灯火通明的豪华夜宴,有美味至极的华夏美食,有通宵达旦的赌场和赌档,有各种极具风情的青楼妓疗,白人、黑人还有来自东南亚和扶桑的姑娘,简直应有尽有。
只要有钱,在科威特就能找到一切所需。
这样的例子在阿拉伯半岛还能看到好多,也门的萨那城有3.7万多名华裔居民,不乏来自帝国本土和欧洲的冒险家以及渴望刺激的北美牛仔们,城市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繁华热闹。
东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萨那城交织,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在城市里可以看见阿拉伯清真寺庙,华夏的飞檐建筑和带有强烈地中海风格的庄园,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华裔人口最多的云中省(注;包含厄立特里亚,吉不提以及尼罗河上游两个省份的共计28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如今已建成了沿红海长达1370公里的红海干线铁路和多条铁路支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