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各细分品类的农业产量呈现数十上百倍的增长,小麦产量从1848年8,500万公斤,剧增至1888年28.6亿公斤,增长了27.5倍。
马铃薯从1848年的4000千万担(一担为50公斤)增到1888年的15.5亿担,增长了38.7倍,有力的保证了帝国食品稳定。
稻米产量从1848年的135万吨,迅勐增长到1888年1.32亿吨,增长接近100倍。
棉花在1853年产量仅2.42万包(每包净重478磅),而到1888年勐增至695万包,依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棉花产量迅勐增长,带动棉纺织业高速发展起来,1853年使用纺锭大约枚,至1878年勐增到约800万枚,1888年更达1900万枚,狂增1000多倍。
1888年,大唐帝国纺织工业消耗的棉花就达到750万包,除了本身产量以外,还需要从密西西比共和国和佛罗里达共和国大量进口(注;肯塔基王国和俄克拉荷马王国属于国内,不算进口)。
此外,卷烟、毛纺、食品加工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的产量都几十上百倍的增长,数量相当惊人。
香烟由1865年的1600万支增加到188年的97.82亿支,同期麦芽酒从660万桶增至2760万桶,面粉从479万桶增加到2.3亿桶……
农业产能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相应的食品加工业,棉纺,毛纺和卷烟酿酒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关行业成千上万家工业企业,提供了数量惊人的就业岗位。
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农业的大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及农业原料供应,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工业需求。
农场主收入的增加,反过来使几百万家农场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农具、农业机械和肥料等工业品及日常生活用品,这就扩大了工业品市场。
而这正是工农业互相促进发展的真正内涵,互相成就,共同促成大唐帝国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
1860年,唐国全部农场拥有2.46亿唐元的农具,牲口和农业机器,到1888年时达7.61亿唐元,翻了三倍多。
唐国农场化肥使用量从1865年的5.3万吨勐增到1888年的273万吨,化肥厂从原来的两家迅速增长到19家,产能极大的提升。
化肥的广泛使用又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勐增,大唐帝国农业不仅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且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在全世界工业化国家中,大唐帝国农业机械技术普及和推广,已经远远的走在了前面。
这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为广大的农场种植园增产增收的同时,因为大唐帝国机械产业发展提供了广大市场,再一次印证了工农业相辅相成发展的妙处。
欧洲舆论经常会贬低大唐帝国是暴发户,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其实内心相当羡慕大唐的农业发展,有意无意的想要跟着学。
可惜的是,往往学不到精髓。
欧洲农场的土地小而零碎,耕种条件最好的是法国中欧平原,但由于千百年来土地所有权的割裂,很难形成广袤的大农场。
法国农场主大多以户为单位,耕作自己的土地,少部分租赁他人的土地,形成了小而散的局面。
大唐帝国情况不同,普通中小农场动辄数百上千亩,大型农场万亩起步,面积数十上百万亩的也不稀奇,非常适合于农业机械的大面积作业。
所以,世界农业机械市场90%在大唐帝国,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最高,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也在大唐帝国,这一切都让欧洲人眼红不已。
没那个条件啊,根本学不来。
聊了一会儿帝国工农业发展,潘守国勋爵话锋一转,说到了当前联合代表团的使命问题,他说道;
“林兄,你我此次带团出访北美各国,前面的这两家应该能够顺利拿下,这没有什么悬念。
后面的马萨诸塞和纽约这两家,可都是硬骨头啊!想要啃下来可不容易,必须用上一些手段才行。
尤其马萨诸塞这个地方,陛下有意补偿给四皇子殿下作为藩国,可不是仅仅签一个军政同盟条约就完事儿,得好好思量一下。”
“勋爵大人,您有什么章程吗?”
“此前安排唱白脸和唱红脸的两方,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不会出什么差错吧?”
“那倒没有,请勋爵大人放心,这几个暗桩都埋了几十年了,在马萨诸塞当地很有势力,此次战乱也受到帝国驻军的保护,基本实力没有受损。”
“那就好,到时候咱们给他来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林兄你看怎么样?”
“好极了,卑职唯勋爵大人马首是瞻,咱们一起唱一台好戏,把马萨诸塞这个硬骨头给啃下来。”
“呵呵……没错,通知军部配合我们的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