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市的鹫津松平从特高课的情报得知杨毅已经把手中的毒气弹全部上缴后,也就指示管野千重停止继续跟杨毅交涉交换毒气弹事宜。
管野千重的41独立混成旅团在上次跟杨毅的作战中可谓损失惨重,整整一个炮兵大队损失殆尽,虽然上面随后就给他补齐了火炮重建了炮兵大队,但是武器易补熟练的炮兵却是培养不易,加之兵力紧张,又忌惮杨毅县大队的恐怖势力,只能龟缩在县城和中心据点里,不敢招惹杨毅。集安根据地的老百姓倒是度过了几个月相对安宁的日子。
虽然集安县的形势相对稳定,但整个华北的抗日形势却不怎么乐观,自打3月份国民党领袖汪兆铭公开投日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担任行政院长和国府主席后,华北敌后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纷纷致电归附,勾结日伪军向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进行猖狂进攻,给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造成了很大损失,八路军总部下令华北各军区对这些汉奸顽军进行坚决的抵抗反击,并抽调八路军120师和129师主力部队进入冀中、冀南地区消灭石友三、朱怀冰、张荫梧等反动顽军,半年来,八路军对顽军作战战果辉煌,国民党顽军遭到了灭顶打击。
但是,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趁着八路军跟顽军作战之机完成了部队补充训练,对华北根据地继续采取“囚笼政策”。
日军所谓的囚笼政策是除了严密控制原有的铁道线外,在八路军各根据地周围增修铁路、公路,并不断向根据地内延伸,在路侧还挖掘交通壕沟,架设铁丝网,修筑碉堡,提出“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封锁方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中将和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吸取年前对南宫根据地囚笼战役失利的教训,进一步完善了针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根据地在反“扫荡”的斗争中,交通问题一直是斗争的焦点。日军“囚笼政策”中的快速部队凭借四通八达的便捷公路、铁路给抗日武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虽然根据地针锋相对采取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对粉碎敌军“扫荡”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为铁路、公路掌握在敌人手中,日伪军可以随时调兵,而八路军方面的交通却非常不便,所以很需要破袭日军的交通线,主要是破袭铁路。破袭铁路还有个好处,就是能搞一些铁轨。八路军各个支队在好几个根据地都建起了小型兵工厂,造枪造手榴弹造地雷需要大量钢铁,根据地没有铁矿和炼铁条件,钢铁来源主要是缴获敌人的钢铁,其中铁轨就是最好的原料。虽然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和民兵会经常突击破袭鬼子的铁路,但是规模有限,加上日伪军防范严密,缴获的铁轨并不多,根据地对钢铁的需求已经成了重要的问题。
不但整个华北根据地对日形势日益严峻,整个中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也出了大问题,汪兆铭降日极大的削弱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力量,蒋介石对国军力量不断消弱而共产党八路军的军队在敌后通过消灭顽军不断壮大感到非常不安,利用广播、报纸等宣传手段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只打国军自己人不打日本人,并列出这半年来八路军对国军和日军战斗的详细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事实存在,在国内和国际上造成了一定的反响,使得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比较被动。
为改变以上被动局面,八路军总部策划了一场旨在全面破袭日军在华北的铁路线、主动攻击拔除日军占领的沿线据点的大行动,这个大行动计划动用超过100个团的八路军,当然这一百个团并不是主力部队的团,有些团只有几百人连门迫击炮也没有,但超过100个团的行动在华北也是极为壮观的大手笔,八路军总部首长就是要用一场声势浩大的主动攻势来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武装也是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体,在抗日战争中担负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重任。
为了配合主力部队打好华北的这场声势空前的破袭战,各个军分区根据地的县大队、区中队和民兵也应上级的指示纷纷参战,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地方党委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还向所属地方武装下了硬性破袭指标,集安县县委、集安县县大队就接受了配合八支队三团三营破袭平汉铁路王李庄至界河店之间10里路段,上缴100根铁轨的任务。
按说以集安县一个县大队八个区中队一千五百多准常规军事部队加上三千多民兵配合八路军一个正规营拔掉5000米路段的铁路,平均一个人才摊上1米的铁轨,应该不是难事,但是王李庄和界河店都是鬼子的中心据点,之间还有两座护路炮楼,中心据点有壕沟和铁丝网维护,炮楼高大结实是水泥砖石结构,炮楼四面还有战壕或沙袋工事维护,每个中心据点都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营的治安军把守,有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武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