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原独立团残兵合并成一营、二营,王会彪掌握三营,柳铁柱掌握骑兵营,冯建光掌握机炮连,韩泉掌握直属队,独立团一营二营军政主官齐备,其余部队军事主官够了,政工干部缺口很大,杨毅觉得从游击队过来充实独立团的干部战士政治成分比较复杂,就不想从军区和军分区要政工干部,希望四个区给予支援,每个区支援一两个党员也就够了。
四个区的区干部一听眼睛都瞪起来了,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到主力部队当干部啊,不说别的,就说小鬼子的称呼吧,管身穿八路军服装的独立团叫老八路,管穿便衣的县大队区中队叫土八路,土八路啊,听着就不提气,更何况区中队撑死是一个连的建制,可独立团现在明摆着缺两个营教导员,六个连指导员,区中队长、区指导员能干上独立团连指导员就美疯了,那营教导员——?
“我去!我去!”磁窑区中队长刘水暖和臭嘴李良栋几乎同时自荐,古月区的肖剑锋和白塔区中队长陈永树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家庭负担大,就不想到处游动了,只是各自推荐了手下的两个小队长,其中肖剑锋就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原来翠屏村的民兵队长肖大牛。
杨毅原本就是想要刘水暖和李良栋来着,尤其是李良栋,太对杨毅的脾气了,这家伙有一手逃命的好本事,打仗时先算计怎么才能保命,先把退路选好了再考虑打击敌人,杨毅就喜欢爱兵的人,死烦把手下弟兄当炮灰的军官。刘水暖曾经孤身入敌营劝降集安警备旅三团长吴永正,这份胆识很让他赞叹。刘、李二人还曾是红军战士,不但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比忠诚、还有很高的军事素质,既然俩人都愿意跟他干他自然喜不自禁,当场答应程序他来办,他们回去安排好接班人三天后到云山报到,如果两家的嫂子愿意随军,团直属队一定留着合适的位置,刘水暖的妻子赵文娟在县委做干事,没有孩子,俩人平时见面机会不多,当然愿意在一起。姚银屏前年生了个儿子,现在肚子又大了,暂时不方便在队伍上,等生下孩子身体恢复后可以安排在团部工作。至于孩子的照看问题,杨毅早已安排好了,所有连以上的干部家属只要愿意都可以安排到鹰嘴寨或鸡鸣山,现在两个后勤基地都已经具备规模,有劳动能力的家属可以在被服厂、兵工厂、后勤医院或农场工作,孩子们有学校和保育园、儿童团安置。
还有个重要的事情杨毅要跟老伙计们商量,那就是从游击队到独立团的弟兄们的军饷问题,原来的独立团是没有军饷的,每个干部战士每月只有几角钱的菜金理发费,而骑兵营发军饷每个月士兵5元加2元战马饲养费,干部每高一级多2元,这是当初组建骑兵营时杨毅硬争下来的,虽然军分区和独立团里有不少人对此有非议,不过骑兵营的军饷不从上级划拨,缴获上交的战利品比整个独立团还多,再加上骑兵营远离云山,对独立团步兵影响也不算大。
现在问题就大了,同一个团的步兵,一营、二营战士每月2角钱,三营和直属队、炮兵连战士每月5元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全团一个标准都是每个战士每月5元,在军区就太过另类。
所以杨毅决定换一种方法给游击队的战士发军饷,变每月发军饷为一次性发10年的军饷,谓之派遣安家费,就是每个参加独立团的游击队战士由游击队发给600银元的安家费,这笔钱可以一次性领取交给家人,也可以放在游击队生利息年利百分之一,如果战士在独立团想用钱可以从团部财务科打字据支取,独立团财务科再跟游击队冲账,战士跟着杨毅必须干满10年才可以申请退役,退役后还可以回游击队工作,伤残人员游击队负责包养,牺牲的烈士,游击队给其家属发放100元抚恤金,并照顾其家庭不受冻饿。干部的安家费每级每月高2元,发放方法跟战士一样,这笔钱是干部战士参加八路军之前的个人财产,干部战士到了独立团后的待遇就执行八路军的统一标准。
杨毅的这个办法得到了游击队和骑兵营主要负责人的一致拥护,林颖和于梦娜都说,去年一年每月领11块大洋就跟做贼似地,说不敢说花、不敢花,现在这种办法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上街买东西了。
由于派遣安家费是游击队单方面的规定,也不用跟军分区领导汇报请示,大家同意就这么定下来了,虽然细究下来对一营二营的干部战士和从地方上征召上来的义务兵不那么公平,不过事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义务兵战士家里面都会分到适当的土地,能得到当地民主政府的照顾救济,游击队的战士家属就享受不到这种福利,所以绝对的公平也不容易实现。
大事已定,大家说笑一会儿,杨毅妈妈朴英顺笑骂着开始撵人,大家开始还很诧异,杨家婶子以前可是极好客的,不管谁过来都是好吃好喝极力挽留,今天早早往外赶人是为哪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