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后面队伍的鬼子已经反应过来纷纷向这边开起枪来,接着歪把子机枪也响了起来,杨毅选择的伏击位置正好是个钝角弯,伏击区是正东正西的路,拐过慢弯道路就有些向南偏去,杨毅四人过了拐弯处子弹就远离开了他们,四人急速跑到林颖、于钱儿看马的地方,骑上马六个人向西奔去。
骑马就是比赶车快,天亮时分,快到磁窑镇时6个人追上了车队,杨毅赶到区小队刘队长跟前说:“刘队长,感谢磁窑镇对游击队的支持,我们不能白用你们的大车,既然你们不要钱,这三支鬼子的步枪和几盒子弹就送给你们吧,还要麻烦赶车的同志把我们的伤兵送进山里。”
刘队长惊喜的看着这三杆崭新的钢枪,这下可说不出推辞的话来了,只能感激道:“谢谢,太谢谢了,我们实在太缺武器了,这枪我们就收下了。”
东面的枪声爆炸声早已惊醒了沉睡的镇子,镇子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喊声连片,鸡飞狗跳驴嘶马叫乱成一了锅粥,逃亡的人往哪里跑的都有,甚至还有往东边这里跑的,杨毅一看脑袋就大了一圈,告诉刘队长组织乡亲们全都往南面跑,只能往南面跑,因为杨毅知道鬼子从东压过来,西面将是伏击的战场,北面可能迎面碰上星夜来援的柳铁柱三中队,往南才是最佳路线,他准备在镇子里再打一仗,把鬼子引进埋伏圈。
为了把老乡送到正确的道路上,杨毅让杨静五人骑马疏导人流,把四散的人群圈向南面的道路上。正在吆喝着就看见付区长和金指导员带领工作人员抬着箱笼准备撤离,杨毅过去把向南撤退的意图告诉了他们,付区长这次完全听进去了,立刻让没抬东西的干部战士组织群众向南撤离。
撤离开始变得井然有序,杨毅让大车上没受伤的护矿队员拿着武器下车,并把伤员的枪支子弹手榴弹都拿下来,让车把式把拉伤员的大车往西面赶,尽快进入山区,他对于梦娜说道:“梦娜姐,伤员们需要立即送到山里去做手术,我让静姐跟你一起去,静姐的医术你知道,胡风大哥不会有事的,你就陪着胡风大哥在山里住一段时间,等他把伤养好了咱们再商量以后的事,我把眼前的这股鬼子解决后就去于家窑看望于大叔和你哥他们,有了消息我会让于钱儿告诉你,梦娅在我家很好,我准备让她跟我妹妹一起学习,你别担心。”
梦娜下了车双手紧握杨毅的手说:“杨毅,谢谢你,以后姐啥都听你的,我爸我叔他们自私贪财小心眼儿,你别往心里去,你去于家窑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那边的鬼子实在太多了,你不要蛮干,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啊。”
杨毅让杨静跟着车队去磨盘山给伤员动手术治伤,杨静虽然舍不得离开杨毅,但知道伤员们更需要她,没办法只能答应,杨静拉住柳杏儿的手说:“好妹妹,小毅我就交给你了,他打起仗来不管不顾,你一定要保护好他,他要做什么你别拦着,他自有他的道理,咱们女人不明白就顺着他好了,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战斗再激烈你都别分心,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认真观察及时清除对他有危险的敌人,他是我们的天懂吗?”
柳杏儿接过杨静递给她的花机关和弹匣,俏脸激动的通红使劲点头:“静姐,你放心,我会拼命保护爷的周全,宁可我死了也不会让爷擦掉一块油皮儿。”柳杏儿是真的兴奋激动,这可是第一次单独跟丈夫并肩作战,以往每次出去丈夫总是把她留在家,她不敢违背他的指派,但是心里却很是委屈难过,心里很羡慕静姐,护卫丈夫这么重要的事一直是杨静在负责,柳杏儿嘴上不说,心里却认为这应该是她作为妻子的责任,她一直期盼着有这么一天,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怎么不让她激动万分,柳杏儿从小就跟父母哥哥苦练武功,她有决心做好丈夫的护卫,也做好了替丈夫去死的准备。
送伤员的车队刚出镇子不久,柳铁柱和关婶儿就带着队伍匆匆赶到了瓷窑镇,鸡鸣山离磁窑镇100多里地,他们没有车马,全副武装,只能靠走,这半天一夜可真是够他们受的。柳铁柱给杨毅郑重敬礼道:“报告大当家,三中队115人,教导队20名教官50名学兵前来报到,要不还能快半个小时,这些学兵行军还不行,鸡鸣山我留下了10个教官50名体力差的学兵守山。”
杨毅见他们能在鬼子之前赶到磁窑镇非常高兴,他们到了这一仗就可以换个打法,凌晨突袭来犯的鬼子时,杨毅观察过道路上的鬼子队伍,感觉来的鬼子确实在300人上下,经过之前的那场夜袭,打死打伤20个人还是没问题的,这样鬼子人数就不到300了,黄花岗那边王会彪有二中队110人、骑兵队30人、炮兵队30人,加上大队部的警卫队30人,己方就有200来人,柳铁柱的三中队加上教导队有180人,自己这里护矿队员还有32人,这样一来,自己掌握的兵力就超过了400人枪,黄花岗的地势很好,加上伏击突然性,可以在第一时间重创敌人,如此一来,杨毅的心就膨胀了,原来预想的作战目的是挡住鬼子掩护护矿队上山,最高目标是击退鬼子,现在杨毅却打算要把来犯的这股鬼子全部留下,什么叫胆大包天,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杨毅就是典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