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蒙恬率兵横扫北方,再修筑长城,为中原腹地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到力量充足,再出兵北伐。
可惜的是,秦朝没有等到休养生息,二世胡亥残暴至极,秦朝的基本盘也彻底毁了。
汉武帝的成功,不仅仅是名将,还有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
成蟜不用想,也能知道,以王兄的性格,他肯定等不到七十年后再对匈奴下手。
休养十年,他一定会出兵灭掉北边这个强大且不怀好意的邻居。
“既然是北伐匈奴,那么其他五国也应该做出一些反应。”
“拿燕国来说,与北方各部族接壤的不仅是我们秦国和赵国,还有燕国,出击匈奴,也是在为燕国清除外患,燕军必须参与。”
“韩赵魏三晋一体,赵国出击匈奴,魏韩应当跟上,若是赵国失守,他们两国也难逃匈奴战火,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别想置身事外。”
“至于齐国,不参与中原各国纷争,而匈奴则是中原各国共同的敌人,追溯当年,齐桓公帮助燕国讨伐山戎,田齐代姜,代的还有这一份与中原各国共进退的责任。”
“最后就是楚国,楚国不服周,一向往南开拓疆土,与北方胡族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出兵的可能性最小。”
“然而,楚国别想置身事外,秦与其他五国组成北伐联盟的话,楚国不出兵同往,北伐也可以改为南下伐楚,任何让楚国安心发展,和平壮大的机会都不能给他。”
成蟜心中有所担心,所以说的话也就多了一些。
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只要王兄拿了主意,不会损害秦国国力,他都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无条件支持。
想到统一以后,王兄一定会下决心彻底灭掉匈奴,为了不让那个时候的王兄被人说成穷兵黩武。
那么,这个时候把其他六国全部拉上,一起北上攻打匈奴,加大己方优势,可以给予匈奴更大的破坏力和伤害力,变相制造出一个七国统一后更加虚弱的匈奴。
在此之外,还有一点私心,那就是削弱其他六国的实力,降低秦国统一天下的阻碍。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伤亡无法改变,那么内战死得冤枉,不如拼杀在对外讨伐匈奴的战场上,反而价值更大。
也别说成蟜心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打匈奴是大家一起去的,有损失也是都有,而且面对匈奴,秦国绝不会做出背刺友军,让其他六国的军队当炮灰的事情。
等到争天下,还是这么一批人,谁都可以去争夺最后的胜利。
成蟜又不是输不起,就怕其余六国不思进取,只有做白日梦的实力。
“你说的,寡人也想过。”
“只是对付一个匈奴,秦赵两国兵合一处足以大获全胜,作为大国自然有大国的担当。”
嬴政并没有拒绝成蟜的建言,说着就拿起旁边的纸张,最后写下邀请其余五国的书信,道:“不过,你说的有些道理,秦赵合兵攻打匈奴,其他五国并不见得就会领情,以大局为重的,或许会支援两国一些粮草辎重;以私利为重的,怕是会暗中调兵,等到秦赵两国兵出塞外,以期偷袭。”
成蟜走到桌子旁边,倒着看了一会儿,又走到桌子后面,站在嬴政旁边,边看边说:“秦赵本为世仇,因攻打匈奴联合起来,在与其他各国写信邀请的时候,若是点明秦赵联盟已成,会不会增加邀请其参与战争哦的成功率?”
“整个天下,唯一能与秦军交手不落下风的,只有赵军;而能与赵军交锋不落下风的,又只有秦军。”
“秦赵联军,若是不攻打匈奴,调转剑锋,对其他五国来说,将会一场无法抵挡的灾难。”
嬴政没有任何迟疑的作答,把秦军和赵军放在了其他五国之上,而且是远超他们。
这并不是夸大秦军,吹嘘赵军,而是事实如此。
当年五国攻齐,正是齐军吞并宋国,士气正盛,军力最强之时,联军不敢与之交锋,还是秦军与齐军主力一对一决一死战,为联军伐齐,扫清障碍。
三晋第一霸主,魏国是被秦国打残的,只剩下大梁周围的一片土地,还在掌控之中。
天下第一大国,楚国是被秦打废的,丢了一半的领土,国都数次迁徙。
韩国、燕国更不用说,七国垫底的存在。
饶是如此强劲的秦军,却在赵军手上,吃了不少败仗。
“这样写的好。”
成蟜盯着嬴政的笔锋,笔尖提起,他便拿起石墨在砚台上轻轻研磨,确保墨水一直够用,说道:“和赵国斗了这么久,也扯一次秦国的虎皮,用来好好地吓唬一下楚国。”
“其实,楚国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嬴政把写好的书信递给成蟜,后者捧在掌心,轻轻给吹干上面的墨迹,接道:“我也觉得,楚国不擅长出国作战,而且组建联军,还容易把三家内斗的恶习传到军中,影响大军实力。”
“我对楚国最大的期待就是,送来一些粮草辎重,随便派一家一姓的私兵会盟就行,对盟军有帮助,又减少内斗的风险与危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