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留下来断后的人,是为了什么?
若仅仅是服从命令,倒也用不着如此悲壮。
看着试图在大军撤退的过程中,对追击的秦军发起冲锋的断后赵军。
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王贲想不明白,他们在追寻什么,或许是天生血性,在战场上从不畏惧,一声令下,有进无退;或许是义气当头,他们不是在为吞军功的将领断后,是为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以己换人,义之所在。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这一刻,王贲脑海中的这句话,忽然就具象化了。
称赞他们的精神,敬重他们的冲锋,共情他们的悲歌。
然而,王贲不会就此撤兵,战场上不需要,也不允许个人感情作祟。
作为获人敬重的对手,王贲会在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让他们入土为安。
但也仅此而已。
“准备第三场吧,赵军鸣金收兵,第二场大局已定。”
王贲收回“千里眼”。
战场上的赵军,只剩下一个方向,那就是撤退,秦军的任务就是追击准备撤退的赵军,让他们败的更快更彻底。
王贲只需要在差不多的时候,下令秦军鸣金收兵即可。
而全胜赵军的任务,在第三场,王贲把这副重担放在秦军的肩膀上。
他对第二场的要求,就只是获胜,没有更多别的要求。
“第三场是今天的重头戏,也是最快的一场战斗,秦军对战赵军,我方同样是精锐骑兵,骑兵对战骑兵,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无论你们到达战场中心的时间,比赵军早一些,还是晚一些,都不必做出防御姿态。”
“若是早了,那就直接攻上去,让阵营不稳的赵军方寸大乱;若是晚了,也一样是直接攻上去,快速穿插,打乱赵军的阵型。”
“第一场只是试水,第二场能赢就好,而第三场,我需要你们赢的漂亮,你们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冲一冲,拿下个不错的战绩,就着急忙慌记录功劳,等着我鸣金收兵,同样代表改进后的骑兵,首次与赵军面对面,硬碰硬,你们能不能赢,关乎我秦军骑兵接下来的命运,是加强支持,还是削减投入,全在今日一战。”
“若是赢了,你们骑兵,将会成为秦军主力兵种,获得王上与国尉的全力支持,加大投入;若败下阵来,你们这些人全都准备好去做步兵,继续发展的军饷不会下发,曾经的投入,也要让你们一口一口吐出来。”
王贲面对众人,做着最后的战斗动员。
这些人,都是老兵中的老兵,一个个依靠战功,才爬到今天的位置,哪一个都是无能之辈。
正因如此,王贲才更要把话说的重一些,往往越是经验丰富,越是容易滋生骄傲心理。
他们当中,并非没有谦逊之辈,即便是一路连胜,也保持着谨慎姿态。
然而,有一个轻敌的人,王贲这番话就不会白说。
他有所夸大,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跟在成蟜身边一段日子,从成蟜的只言片语当中,他提前获得不少,曾经无法获得的信息。
秦军一直以来,都以步兵阵地战为主,骑兵作为辅助兵种。
王翦的一次平手,也可以说是胜利,再加上双脚马镫的使用,让成蟜的提议,得以落实下来,模仿赵军,在军中提高骑兵的地位。
这里的骑兵,是轻骑兵,快速穿插,游击骑射为主。
装备也会有所升级,但骑兵要扩大规模,装备还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新。
此外,还有重骑兵,王上也在成蟜的持续建议下,下令秘密发展,今天亮相的一百名重骑兵,就是送到战场上的试验品,小试牛刀以后,一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一边加快重骑兵的壮大使用。
第二场结束,这支重骑兵就会返回秦国,随着他们返回的,还有阵亡的士兵尸体,和他们的甲衣,一一编号对应,送回咸阳做出改进加强。
今天的主角,是新式骑兵。
“将军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赵军能够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依靠的就是一支规模与战力都远超其余六国的骑兵,我军加大对骑兵的投入、重视,不过半年时间,莫非要停下来了吗?”
“王上身边定有小人谗言,骑兵的发展,对秦国有利无弊,其人可诛!”
“将军,骑兵需要耗费甚巨,但其在战场上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秦国不应该因为耗费太多,而停止对骑兵的投入。”
“赵国要供养的骑兵数量太多,才导致国家贫瘠,有一些粮食和财富,全都用在了骑兵上面,这才造就一支强大无比的骑兵。”
“秦军的重心,一直以来都不是骑兵,只需要扩大骑兵规模,提升骑兵地位,于将来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定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秦军,骑兵的地位,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常常是袭扰之用。
唯一高一些的是,是斥候营。
但严格来说,斥候营又不算是常规骑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