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东晋。
隐居的陶渊明怔怔的望着天幕中的文字,情不自禁的放下了手里的锄头。
因为他的目光落在了第一句和第三句上面。
这群人做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坚持的道路,更是在缔造该国的文明。
希望有人记得,曾经有这么一批人,愿做死士,在这片土地上,于黑暗中高歌。
“于黑暗中高歌……”
他低语着,眼神复杂。
“这些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觉悟?”
“他们愿做死士,于黑暗中高歌,呐喊那些平民百姓不敢说的话……”
另一边,大唐。
上官仪听到了陶渊明的喃喃之声,他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群人,简直在创世!”
他忍不住说道。
创世的意思,并非重新创造一个世界,而是重新缔造大国的风骨和伦理秩序。
这位天策上将,在震撼感叹期间,忍不住的低头看向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孙女。
上官婉儿。
“愿你像这些人一样,既伟大又平凡。”
大明。
清官海瑞看着这样的文字与画面,没来由的感到了颤栗。
这种颤栗,并不是惧怕,而是激动的。
他有预感,距离大国缔造辉煌,越来越近了……
“他们的理想,沧海一粟,微小又磅礴……”
也是这时,天幕中画面显现。
【北边,京城,邓中夏创办了长新店劳动学校,沪海社会青年团为工人阶层创办海外学社。】
画面浮现。
一位青年,站在租借内一所学堂门前,满怀激动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是俞秀淞。
这位江浙地区的青年,深受《新青年》报刊思想的影响,早早的就踏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直到遇见了陈仲甫,于是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共产主义的道路中来。
受到陈仲甫的启发,大家一起把工人阶级聚集起来,为了日后踏上舞台做准备。
于是海外学社应运而生。
俞秀淞看着眼前的工人阶级,高声道。
“现在的中华,工人阶级占据大多数,所以只要我们聚集起来,就是拥有无限可能的群体!”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让我们工人阶层强大起来!”
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俞秀淞目光扫过一张张振奋的面庞,有的在鼓掌,有的在叫好,还有的,拿出笔在书本上记着。
“还有我们。”
除了俞秀淞,李达、李汉军等小组的人也到了。
“工人阶级万岁!”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这一刻响起。
画面一转。
清晨,天空浮现一抹鱼白。
已经有卖报童拿着报纸,到处吆喝着:“工人学校建立了!工人们也能读书了!”
闻讯而来的菜农、工人们纷纷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会被欺负了吗?”
寒冷的街边,有年老的工人坐着,沉默着,看着年轻的工人们欢呼雀跃,只是老泪纵横。
希望,从南北两边升起。
一望无际的荒野之上,已经生长出了希望的花草。
京城。
一所所高校之中,学生们聚在一起,看着一本名为《劳动界》的报刊。
年轻的学生们看着里面的文章,情不自禁的开口。
“整个阶层的觉醒,大国有希望。”
大连。
刘长春十二岁了。
在一次短跑比赛中,他刚刚打破了先前的记录。
同学老师们纷纷激动的抱住了他,为他祝贺。
可刘长春稚嫩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笑容。
他只是死死的盯着远方,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话自言自语着。
“终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国门,为大国立威!”
齐鲁之地。
东瀛人的身影变多了,他们更加频繁的活动了。
阴冷的目光,看着这片领土,带着贪婪。
最后是广洲。
逸仙重组了官方军,再次高举护法大旗。
这一年初,注定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
彼时。
大秦。
嬴政眼神复杂的看着天幕中出现的画面,凝视了许久,终究是收回目光。
他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公子扶苏和胡亥。
“你们认为,这一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胡亥摇了摇头,说道:“变化,肯定是有的,但是不会那么大。”
“世道太混乱了,内斗还没结束,孙公又第二次高举了护法大旗,就算他们成立了共产小组,工人阶层也逐渐开智,可真正掌控这个国的,依然是官方和军阀。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
“……”
公子扶苏并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深深地看了胡亥一眼。
因为他恰恰有不一样的看法。
那个伟大的组织,还没真正意义上的出现。
但是快了。
已经有了纲领和核心,全国各地都在腾起火焰,最终必定集结一起,开启真正的斗争。
天幕中,有新的文字出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