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去买块香皂就回家吧。”
泼水节过完,游客将归。
这一次丰耕县给他们的体验,印象深刻,与众不同。
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瓜果自由。
还吃到了许多之前没有的东西。
比如冰棍。
比如蜜桃派。
除了吃的之外,听说有个叫香皂的东西,也特别受欢迎。
引得一众游客争先恐后购买。
“他爹,听说客运驿站里也有的卖,咱们到车站再买吧。”
舒肤香皂铺人太多了,都挤不进去。
再不走,就耽误了车时。
“也好。”男人说:“一会儿顺便再买两罐蜜,再来两个大西瓜,拿回去给叔姥爷也尝尝。”
这就是丰耕县的好处。
对前来的游客,丰耕县倾其所有,盛情款待。
对于不能来的人,他们也准备周到。
在客运驿站的特产超市里,提供各种选择,让你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丰耕县的热情。
这几天,客运驿站的特产超市,生意火爆非常。
在那里面,有红糖、有蜜罐、有香皂、有西瓜、有蔬菜、有大米、有菜籽油,还有蔗酒、丰耕印象的服饰。
可以说,只要是能够存放不易坏的东西。
应有尽有。
且包装上,都印着林宝初当初设计的“盛”和“丰耕”的标志。
-
九天小长假结束,县衙回归。
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林宝初叫来大家开会,安排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怎么样,泼水节大家过得还不错吧?”林宝初调侃众人。
其实她很清楚,扶贫小队也只有在最后一天才能好好玩一下,前面都在加班。
驻村工作队因为要陪家人,应该过得不错。
“放九天假,都闷死我了。”
段衍开口就讨人嫌,“我宁愿回来干活,也不想放这么长的假。”
这次泼水节,段家没人来看他。
他一个人待着,自然觉得日子漫长。
其他驻村的书生这个假期过得甚是开心。
“我爹娘说,丰耕县太好玩了,好吃的东西太多,他们都不想走了。”
“我爷爷这次来看我,顺便到咱们的医馆去看诊,许太医把他的顽疾都治好了,老人家高兴极了。”
“我妹妹她说要嫁到丰耕县来,让我给挑个夫婿,哈哈哈……”
这次泼水节之后,驻村的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么紧绷。
抱着只在这里待两年就走的心态,公事公办。
而是慢慢融入县衙,适应丰耕县。
把林宝初等人当做家人一样相处、对待。
林宝初等着他们叽叽喳喳分享完,才继续开口:“看到大家玩得这么开心,我们也很高兴。”
“不过,假期已经结束了,大家该收收心,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总算说到正事儿上了。”段衍是真不怕被打,“沈娘子,快明确任务吧。”
林宝初看了段衍一眼,挑眉。
那笑容,是在笑他天真。
“咱们今天开会有三个重点,扶贫小队、驻村工作队,还有医馆,都有任务。”
林宝初走到移动板面前,把第一项工作内容钉在木板上。
“扶贫小队有两个任务,一是统计这次泼水节城里各商户、摊位的流水,做出财报。”
“这个任务……”林宝初看向秦让,“秦让,你来负责。”
秦让从小受家里的熏陶,常跟做生意的人打交道。
这个事情,非他莫属。
秦让点点头,“好。”
林宝初继续说:“第二个任务呢,杨晔,扫盲工作要开始准备了。”
“扫盲这个工作,各村驻村队员也要全面配合,在自己的村子里同时进行。”
“扫盲?”
虽然众人早就听说林宝初要扫盲,但真要做,众人无从下手的同时,光是想想就觉得困难重重了。
陶峪这个从小在私塾长大的人,更是见过太多太多先生都教不会的学子。
而如今,林宝初竟想凭他们这些人,教会全县百姓识字。
这可能吗?
陶峪不客气的泼冷水,“沈娘子,教书识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教得会,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在此事上纠缠。”
林宝初当然知道扫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前世从五十年代开始扫盲,扫了七八十年还没结束。
她又怎么敢奢求丰耕县全县百姓在一夜之间全都识字呢。
“陶公子,你误会了。”
林宝初解释她想做的扫盲工作,“我说的扫盲,不是要求大家去入户,一个一个教百姓们识字。”
“我们要做的事情,在于动员。”
“以大字报、宣传画、文字歌为主要手段,将基础文化渗透到百姓们的生活中。”
“这就是我们扫盲工作要做的第一步。”
“呼……原来是这样啊。”
杨晔和驻村工作队都松了口气。
段衍给自己顺气儿,“吓死我了,我还以为真要我去教村民读书识字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