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做笔墨纸砚生意的,要是他都没门路,那就没人知道了。
周益一声叹息,“沈娘子,在下无能为力。”
他在搬到丰耕县做生意之前,就是一个小小的卖笔墨纸砚的掌柜,一天上门的生意不过四五人。
来到丰耕县之后,有县衙定期下单,他的生意才好一些。
而他拿货,也不过是跟大一点的铺子拿罢了,根本不认识什么造纸的人。
“沈娘子,你需要多少货?这我倒是可以帮你问问。”周益说。
林宝初摇了摇头,“一直靠拿货根本满足不了咱们的需求,而且拿货成本太高,还是得有个造纸厂。”
周益:“咱们需求很大吗?”
“很大!”林宝初一脸认真,“除了衙门日常需求之外,还有文宣组的报纸要用,接下来还有扫盲工作,这个需求量就更大了。”
不管在哪个时代,扫盲都不可避免。
想要实现文明,就必须扫盲!
“所以嫂嫂你才把私塾也列为招商之一?”
沈筝刚才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林宝初把私塾也列在招商工作中。
“嗯,私塾的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咱们要接受各种模式的存在。”
县衙学堂能保障普通孩子上学识字。
但对于考学,林宝初不得不承认,私塾也许更合适一些。
“那这个地图绘制是什么意思?”任枫问。
“你们前几天不是抱怨找不到王家吗?”
林宝初说,“那咱们就把全城所有宅院的位置画成地图,统一上门牌号,这样就能找到王家了。”
有了地图,以后做什么事都会很方便。
“地图?”任枫看了眼众人,“可是咱们这里,谁会绘制地图?”
众人:“……”
林宝初:“……大家都不会吗?”
这一点是她没想到的。
扶贫小队纷纷摇头,表示不会。
“宝初妹妹。”席予安从窗子探进一个脑袋来,沈戟脸一下就黑了。
叫什么妹妹!
他家阿宝只喊过他哥哥,她才不是别人的妹妹!
林宝初冲他翻了个白眼,似乎在说:别以为你帮了我大忙,就可以得寸进尺。
“席公子,你有事儿吗!”林宝初咬牙切齿。
“有事。”席予安是来告诉林宝初一个好消息的,“我们找到叔叔的遗骨了。”
“真的!”
这当真是一个好消息。
林宝初和扶贫小队都高兴得站起来,“你们在哪儿找到的?”
“在肃朝找到的。”
“肃朝!”
难怪席予安等人找了这么多个月一直没有消息,原来是在肃朝。
“我想起来!”朱金华突然大喊,“我爹说过,当年肃朝也有一地经历过边疆之乱。”
这就对了!
肃朝与盛朝是邦交,不排除那个时候盛朝曾对肃朝伸出过援手。
“那遗骨可曾带回来?祭堂中的墓碑你们要接走吗?”林宝初有点纠结,她现在没空啊。
席予安从来都不觉得丰耕县有任何亏欠他们四家人的。
反倒是他们要感激丰耕县衙,帮他们找到先辈的手札,通知他们过来。
才得以让他们能接家人回家。
“嗯,已经接回来了。”席予安用轻松的语气说:“我们打算明日移碑,无需太隆重,上炷香就好。”
为了不让他们操心,他补充道:“这是大家的意思,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
“这样吗……”
林宝初总觉得还是要做点什么,可席予安根本不给她机会。
“我们四家已经出来太久了,我爹娘日日都盼着我把叔叔带回去,认祖归宗,你们就别拦着了。”
林宝初无话可说,“那就听你们的安排吧,明日我们也去上炷香。”
席予安点点头,他的话带到了。
“对了。”席予安突然想到什么,“方才听你们说要绘制地图是吧?”
“这东西我会啊。”
“你?”
林宝初带着怀疑,他看起来也不像是会读书的样子。
席予安见她这般,胜负欲立刻就被激起。
只见他单手撑着窗户,轻轻一跃,就从窗外翻进屋里来了。
“笔墨伺候。”席予安右手一摊,下巴太高,搞得跟文坛大家一样,还让人伺候笔墨。
杨晔还真将笔墨递过去给他。
“要城里的地图是吧?”席予安说话间已经下笔。
在他的笔下,一张丰耕县城的路线图,没一会儿,被他轻而易举的就画出来了。
大大小小的巷子,何处宽、何处窄,何处拐弯、何处是尽头,都被他画得明明白白,分毫不差。
扶贫小队看他简直像看神仙一般,阵阵惊呼,“席公子厉害啊!”
席予安待在丰耕县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他竟已经对丰耕县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这是什么方向感!
席予安被夸得腰板挺直,“你们以为,这些日子我是在山林中瞎转悠吗?”
四家人把丰耕县的大小山脉跑了个遍,没有迷路,全靠他的方向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