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把她从街头打到巷尾。
要不是三娘子护着,人都要打残了。
经过这一事儿,连婶子彻底下定决心,不顾家人反对,将多年的私房钱拿出来做生意。
为了护住这个美发馆,不让夫家人闹事,二人便邀请林宝初一起加入。
三人一块儿,成立美发馆。
至于客栈。
也是林宝初的产业。
丰耕县的商业,需要尽快恢复。
-
下着毛毛雨的冬日大街上,清冷无比,街边铺子更是空无一人。
路过时,只见店家在店里烤火,眼睛不知是被烟熏的,还是叹这生意不好做,看起来颇有无奈。
除了大街当间儿的那家新开的洗头馆。
林宝初入股这家洗头馆时,掏的就是店铺成本和设备的钱,三娘子和连婶子出人工。
当时林宝初一共盘下了七个铺子。
其中两个是用来开洗头馆的,其余五个在洗头馆的斜对面,开客栈。
“哎哟,冷死了这天儿。”
“快快快,三娘子,赶紧给我洗个头去去寒,我一会儿还得回去做晚饭呢。”
“好嘞,大夫人您里边儿请。”
洗头馆门前,进进出出好几拨客人。
有的撑伞前来,有的戴着草帽,还有用胳膊挡雨往里面跑的。
但无一例外,他们嘴里都在骂这诡异的天气。
林宝初和沈戟顶着细雨,一同踏进洗头馆的门。
铺子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堂两边的休息等候区,等候区此刻坐了几个人在聊天儿。
再往里看,就是一排六个床的洗头区,一边是男宾区,一边是女宾区。
大部分客人都会在此被服务。
当然,在铺子左侧还有三间贵宾区小间,小间用隔板隔开,草帘遮挡。
铺子右边还有个台子,是三娘子从娘家那边请来的修头匠在忙活。
大堂通往后院的小门,有三娘子的家人在帮忙烧水、倒水。
“三娘子,忙着呢。”
三娘子刚给一个客人围好胸前毛巾,正准备开洗,就听到林宝初的声音。
她回头,看到二人便立刻笑开颜。
“林姑娘,爷,你们来啦。”三娘子匆匆从手边的毛巾架上取了两条干爽的毛巾,“淋雨了吧,快擦擦。”
外头的雨细细密密下着,不大,但是真烦人。
“谢谢。”林宝初接过毛巾,“我们来洗个头,还有人手不?”
连婶子是一个人出来做生意,三娘子可是一大家子人都来帮忙。
她丈夫、丈夫的哥哥以及嫂嫂,还有公公婆婆,都来了。
三娘子把洗头的手艺教给自家丈夫、哥哥嫂嫂,有时候忙不过来,婆婆也来帮忙。
一家子,和睦得紧。
跟连婶子家,是两个极端。
三娘子及笄便嫁人了,比林宝初还小两个月。
她性格却泼辣、爱笑,有女孩儿的天真,也有妇人的成熟,大胆敢为。
小小年纪就敢替连婶子出头,还有开店的魄力,是个非常不错的姑娘。
“有!”三娘子回头,冲后院大声喊道:“当家的,快出来给爷洗头咯。”
“马上就来……”
后院的话音刚落,就看到一个相貌清爽,很有年轻活力的男子提了两桶水出来。
男子是三娘子的夫君刘力,刘力热情地招呼沈戟躺到床上去,要给他洗头。
洗头床的接水池是陶制的,下面放了个空桶,这样给客人洗头的时候,水不会溅的到处都是。
能保持店里的干爽。
女宾区满人了,林宝初还得等一会儿。
她到后院烤火去了。
能想到到后院烤火的不止她一人,还有其他客人。
厨房里砌了两排的灶,每个灶上都有一口大铁锅在烧水。
洗头店别的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热水,在后厨帮忙的刘家人,时时刻刻都在挑水、换水。
生火添柴这事儿,被前来烤火的客人取代了。
林宝初在一个灶前找了个位置坐下,和大家一起烤火。
“丰织县的,天色不早了,你们还不回去?”
身旁的人在聊天。
现在已经是下午接近傍晚时分,再过一个时辰就该吃晚饭了。
丰织县的人这会儿回去,还能赶在天黑之前进城。
那几个同行的丰织县人搓了搓烤得暖烘烘的手,“我是真不想回去啊,你们丰耕县比我们县好待多了。”
“是啊,这大冷的天,回去又是萝卜白菜,我都吃腻了。”
“我就想吃一口辣乎乎的东西,吃不着啊,晚上都没法儿睡觉。”
此人这话,获得其他人的一众赞同。
“这位老兄说得好,我从去年卖小龙虾那会儿就好这一口辣子了,一天不吃,真是浑身难受。”
“只可惜后来啊,佟掌柜不去那边卖了,我都吃不着。”
丰耕县有人深知其中缘由,“那还不是怪你们的县太爷,得罪了我们林姑娘,不然辣子有的是。”
林宝初默默听着,心中暗道:我谢谢你,其实辣椒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