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厂里。
林宝初和沈戟领着送纸的车,把纸送到糖厂。
山里的紫皮甘蔗砍收后,糖厂就一直在熬糖,储存糖块的仓库此时已经存了七万多斤糖。
这七万多斤糖,两州三县,五十余万百姓,根本不够吃。
于海和张兴德那边,天天都在催货,林宝初都发不过来。
当然,目前两州三县的代理商拿的货,都是散装的。
林宝初现在订了纸张来,是准备做礼袋装。
礼袋的糖,价钱更高,卖得更远。
两州三县不是最终目的,她的最终目的是整个盛朝。
“货来了,大家都准备好剪子了吗?”
林宝初走进糖厂角落的小厂房里。
这个小厂房里原本空无一物,前几天才添置了长桌和长凳,准备做一个流水线。
外面熬糖还在继续,磨盘骨碌骨碌的声音和糖锅里咕咚咕咚冒泡的声音,在这里也能听见。
榨油坊那边停工了,周娘子就来糖厂找活儿。
还有她家附近的几个婶子,都来帮忙。
她们每个人都自带家伙,把家里的剪子拿来,准备裁纸、剪麻绳。
“小夫人,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干活了。”婶子们跃跃欲试。
城里好不容易有个招女工的厂子,让她们可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谁不高兴?
林宝初看了众人一眼,开始分配岗位。
小厂房里一共有五张长桌,就代表着有五条流水线。
她走到其中一张长桌前,对众人说道:“这张桌子上的工人,主要负责裁纸。”
说完,她又走到下一张长桌前,“这条桌子上的工人,负责秤糖,糖块硬,切糖人力气得大,适合有力气的干。”
她再走向下一条流水线,“上条桌子上的人把糖秤好之后,这条桌子的人直接转身取糖,把糖包叠起来。”
“剩下的那两条流水线,一条负责绑麻绳,一条负责盖印。”
林宝初简单讲解了工作内容,“就是这五条流水线,大家现在可以去选自己想要的岗位。”
“岗位一旦定下来,便不可更改。”
她让出位置,对周娘子她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大家见状,纷纷拉着自家闺女儿,或者跟自己关系好的人,一同去找位置坐下。
林宝初也借此拿出名册表,递给周娘子,让她去按照她们坐定的位置,进行登记。
以后,她们便按照这个位置在流水线上工作。
发月银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册子发。
周娘子在登记的时候,林宝初去外面的货箱上,搬进来一箱东西。
“这是头巾、口罩和手套,每人一套,以后只要是进到这个厂房里,都必须戴头巾和口罩,干活的时候,也都要戴手套。”
这些东西,都是林宝初找赵佳儿,按照前世的标准定做的。
头巾像浴帽一样,区别只在于松紧绳变成了抽拉绳。
把头发包裹住之后,抽拉绳子调解大小,再系好绳扣,就可以固定在头上了。
口罩也一样,是绑带的。
“还要戴东西啊?”
“这是啥玩意儿,没见过这种帽子。”
大伙儿拿到三件套之后,都在好奇的翻看。
林宝初也拿了一套,当场给她们示范。
女工们按照她所说的,笨手笨脚、不熟练的给自己戴上。
“我们佩戴头巾、口罩,是为了保证东西的干净,不让头发和口水掉在糖里。”
林宝初要求严格,“这批纸包装的糖,我会定期抽检,如果发现糖里有异物,我会扣工钱,大家明白了吗?”
说到扣工钱,女工们立刻就有了危机意识。
刚才兴奋放松的状态,也变得严肃,一个个正襟危坐。
这是一份正经活计,她们真的要认真干活了。
“明白了。”
“好,那大家出去洗手吧,我在池边准备了几罐皂角粉,按规定,每人每天上工之前,都要洗三遍手。”
虽然林宝初给她们准备了手套,但那是布手套。
是防糖黏手用的。
要保证卫生,还是得勤洗手。
“洗三遍手啊……”
屋里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她们对于林宝初严格要求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感到十分敬佩。
她是很认真的在做生意,也真的想把生意做大、做好。
丰耕县还有哪个掌柜像林宝初这般?
林宝初在小厂房里待了一天,保证每个流水线的环节都达到自己的标准。
其中包括纸张大小、糖块重量误差、包装方式、捆绑方式、盖印位置等,她都做了统一要求。
确定女工们都上手了之后,她才离开。
晚上。
林宝初又在点灯熬油,在烛灯前整理最近的货单。
自打她的货在盛南几个州县上架之后,前来上门求购的人就络绎不绝。
大大小小的货商数不胜数。
她又接了很多单短期的小生意,货单密密麻麻,压了一箱。
林宝初弄了几个活页本子,按照地区,把货单按照时间分类排放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