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林宝初并没有侃侃而谈她的人才引进计划有多少好处,有多牛逼。
她只用事实说话。
“如果咱们丰耕县一直没有大夫,你能在丰耕县生活多久?”
“这个……”
李余被她这个问题问懵。
他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大旱前,城里是有医馆和药铺的,大旱后,也有许太医在给他们兜底。
所以他从未想过,城中没有大夫,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也许大家会觉得,一次两次的小病可以拖着去丰织县看大夫,可如果是急病或者是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大病呢?”
“难道,也要日日拖着不舒服的身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看大夫吗?”
林宝初的问题,直击众人的内心。
他们方才好像确实只看到了那花出去的十两银子,却没有看到这十两银子给丰耕县带来的便利。
“可这十两银子,还是太多了。”李余还是不同意。
那人来了,啥也没干,就先给十两。
这大伙儿心里很难平衡啊。
“是啊。”
温怀作为这里最德高望重的人,他亦觉得不妥,“人还没来就先给银子,这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儿。”
自古以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劳,才有所得。
林宝初这么做,不仅打破了陈规,也是变相鼓励不劳而获。
他们决不能苟同。
“温太傅,我这个计划也是有条件的,它只针对有丰富经验、有资历、有能力的人。”
林宝初还在据理力争,“而且,这些人才以后是要留在咱们丰耕县的,这十两银子可以说是安家费。”
“林姑娘。”
温怀抬手打断她,语气稍显生硬,“你觉得,许太医会因为这十两银子留下来吗?”
她想找的那些人,如果真的那么有能力,那人家何不去考科举,去做官?
为何要跑到一个鸟不生蛋的流放之地来?
“这根本不是一码事。”
林宝初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们。
在他们眼里,读书、考科举、做官,才是一个人能力的巅峰。
其他的,都不入流。
“林姑娘,你招大夫我们不反对,但这十两银子你若要给,我们不同意。”
温怀表态了,其他人自然都是站在他那边。
林宝初很无奈。
两代人,时隔数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很难相融。
“算了,此事我们先放着,日后再议。”
沈戟起身,站到林宝初身侧,将手搭在她的腰上。
以作安抚和支持。
“先继续其他内容吧。”
林宝初长叹一口气,无奈妥协。
希望事情真的能像他们想的那样顺利吧。
县衙新年的第一次会议,除了人才引进计划遭受到反对之外,其他的内容都进行得很顺利。
但这事儿一直是林宝初心里的一根刺,不解决她就吃睡难安。
……
“阿宝,你觉得这块地如何?”
林宝初说年后要盖糖厂,还要盖个榨油的小作坊,沈戟正带着她在城里挑地方。
丰耕县城地广人稀。
除了主街道两旁的人家稍微密集些之外,其他地方都很空。
在这些地方上,可以盖糖厂和榨油坊。
林宝初看了一眼四周。
这里稀稀拉拉的只有几户人家,相比前面城里的热闹,这里冷清得像一个单独的村子。
后方靠山,左方有河,地方大,离城里也就半里路不到。
很适合盖厂子。
“就这里吧。”林宝初心不在焉。
沈戟知道,她还在想人才引进的事儿。
“阿宝,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用嘴说明白。”他把她的手牵在手心,安慰她。
有很多事情,还是得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对错。
且慢慢看吧。
“谢谢相公。”林宝初很感谢,只有沈戟选择站在她这边。
“若真的谢我,阿宝不妨叫声哥哥来听听?”沈戟一脸无赖,趁火打劫。
他可太想听她喊哥哥了。
上次听她叫了那么一次,他就一直念念不忘。
林宝初拧眉,冲他伸出手,十分认真道:“把你新借的话本交出来!”
她怎么觉得,他某些方面懂得越来越多了呢。
再这样下去,他都要不纯洁了。
“你亲我一下我就交。”沈戟逗她。
他果然不纯洁了!
林宝初没上当,转身走了,“我回去自己找,你藏东西在什么地方我都知道!”
“阿宝,不要啊,我好不容易才借来的新话本,还没看呢……”
沈戟追去。
二人打闹着回到县衙,还没进屋解决画本的事儿,赵佳儿就从前院着急忙慌地跑来。
“林姐姐你和爷都在,太好了!”
赵佳儿上来就拉林宝初的胳膊,“林姐姐你快到前门去看,有人来了!”
“人?”林宝初一脸懵,“什么人?”
赵佳儿压低声音,“被流放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