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扶贫小队准备的年货,不止是粽子。
粽子在锅里煮着的时候,林宝初和沈戟就在菜园里,埋头挖芋头。
前世她单位发的年货有粮油米面、水果、糕点、肉类,还有过节费等。
花样很多。
但现在,在这个物资稀缺的丰耕县,林宝初压根儿凑不出那么多样东西。
无奈,她只好在菜园里凑些年货给大家。
除了芋头,她和沈戟还拔了萝卜、摘了豆角、茄子、白菜和甜椒等。
至少让大家在过年的时候,不愁吃的。
“各位。”
粽子煮熟了,林宝初和沈戟一起出现在前院的办事大厅。
“大家准备准备,把手上的材料收拾好,放到户房里,咱们今天就提前放假了。”
“爷,这次咱们休息几日?”
他们这个活儿,月休八日,他们已经习惯这种做五休二的方式了。
安稳且安心。
林宝初替沈戟回答,“这次是过年,咱们休十日,这十日工钱照发。”
说着,她和沈戟各掏出一个钱袋,给大家发银子。
商卓看着手里的银子,不解:“林姑娘,还未到发薪日,怎么就发工钱了?”
“对啊。”程书益也一脸惊讶,“而且还发了七钱银子,这么多?”
他们的工钱是一个月三钱,怎么这次林宝初发了七钱?
“大家忘了?当初请大家来衙门帮忙的时候,告示上我写的就是年底双薪。”林宝初提醒他们。
“那也是六钱啊,可你现在发的是七钱。”
“还有一钱,是给大家的过节费,不多,还请大家见谅。”
一钱的过节费,已经算少了。
如果真要延用前世的年底绩效法来发薪资的话,根本就不止一钱银子。
虽然前些日子林宝初跟福家做生意,赚了四百两银子。
但那些钱,都是要用在年后发展丰耕县上的。
养殖、种植、修路、盖厂子、盖学堂,还有医馆保险,哪一项不需要用钱?
那四百两,林宝初都不舍得拿来给自己买身新衣裳。
“这不少了!”
他们都没想过还有过节费。
无论出去哪里打听,都没有哪个县衙会给过节费的。
温怀等从朝廷流放下来的几人,看林宝初的眼神闪了闪。
她做事公平、公正,有什么想法都会跟大家说,征求大家的意见。
而且她从不藏着掖着,无论是对他们这些旧官员,还是对一众掌柜的,都是一视同仁。
跟她一起做事,非常舒服。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你死我活,只有大家在同一个屋子里一起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开开心心。
他们很喜欢这种氛围。
喜欢到,他们不再想回京的事情。
“我和阿宝还准备了些年货给大家,在后院,大家忙完便过去拿吧。”沈戟说。
“还有年货?”
众人瞪大眼睛,迫不及待了。
“什么年货啊?我去看看!”
大家正要出去看时,县衙大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车马滚动和人说话的声音。
“娘,这就是舅父流放的地方吗?好破的县衙。”
“妹妹,既是流放,自然与盛京不同。”一个男声反驳道,接着又听他说,“我去问问舅父住在何处。”
一道脚步声走近。
一个身穿素锦蓝袍,头戴玉冠,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出现在县衙里。
跟刚要出去后院看年货的几人,碰了个正着。
“敢问……”
那贵公子刚抬手要行礼,话还没说完,就被许良弼打断了。
“元谏?你怎么来了!”
“舅父!”
周元谏面露惊喜,快步走上前,给许良弼行了个大礼,“元谏见过舅父,舅父可好?”
“好、我好着呢。”
许良弼见到亲人,高兴得声音都在颤抖。
扶起自己的小侄子,就问:“元谏,你怎么来了?你一个人来的吗?”
他被流放的这两年半时间里,都是远在盛京的家里人叫下人来给他送粮食、布匹。
今日他的小侄子亲自来了,怎叫他如何不激动?
周元谏亦红了眼眶,“舅父,娘和妹妹也来了,就在门外。”
他话音刚落,就看到县衙大门口又走进来两人。
那是一对母女。
盘起长发,端庄华贵的女人看到许良弼,立刻流下眼泪,喊了一声:“哥哥!”
她身旁那个娇俏的少女,也随着喊了一声:“舅父好。”
“良芫!”
这个穿着华贵的女人是许良弼的妹妹,这一双少年少女,便是他的侄子侄女。
他们一家人许久未见,直接在公堂前抱头痛哭起来。
沈戟看着他们一家,眼中生羡。
许太医真幸运,有这么好的一家人。
沈戟默默转身离开,林宝初看了他一眼,追了上去。
“沈戟,我饿了,我们吃个粽子吧,我一个人吃不完。”她摸着自己空瘪瘪的肚子,作出一副很饿的样子。
她也确实饿了。
从早上忙着包粽子到现在,她都没有吃过一口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