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渊对姬冉再行一礼。
这次没有人再出声嘲讽,不过他们也都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姬冉道:“曾经有人坐在空旷的草坪之上,他的身旁有一株大树。他看着每天早上太阳从一面升起,又从一面落下。他不知道原因,于是他用阳爻代表太阳东升西落这件事。”
有一个大儒开口打断道:“姬先生说的那人应当是盘皇吧,盘皇年轻时代并没有东方的说法,这东方还是盘皇所确立的。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所以姬先生这故事似乎不是很准确,这样的话,就无法作为编纂《易经》的凭依了。”
姬冉反问那人道:“盘皇又是如何确定东方的呢?”
那大儒支吾了半天,终于还是退回了人群。人群之中也是一阵讨论,可惜始终没有结果。
姬冉继续开口道:“我们姑且称那人为盘皇(华夏历史中这人是伏羲氏)。”
“正因为盘皇每日都看到他身旁大树的影子,每日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总是朝向一个方向。盘皇观察了春夏秋冬,发现影子依然如故。因此盘皇把太阳初生的方向,定为东方。”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之前想要借机嘲讽姬冉的大儒,也是羞臊的脸色通红。
姬冉继续开口道:“虽然盘皇用阳爻表示了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这件事。但是盘皇转瞬又想到,东方不可能有无数个太阳,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制造一个太阳。但太阳依旧可以每日从东方升起。”
“所以盘皇确定,一定有一种他看不到的情况,那就是太阳从西面又回到了东面。因为他看不到,所以那一横,就断开成了阴爻,代表他看不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但是,一个完整的日夜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所以一个阳爻本身其实是一个阳爻加一个阴爻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阴阳三合,而非阴阳双合,或者阴阳二合。”
“因此,我建议在《易经》上加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不知诸位大儒意下如何?”
洪易喃喃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三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太极者,阴阳三合之象也。师父这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易’的本质。阴阳之变是为‘易’。”
自此之后,姬冉参与易经的编纂顺利了许多,甚至隐隐有与谢文渊同等,皆为次主编的地位。
不过这一切姬冉并不在乎,他只是用心的整理,感悟易经六十四卦的由来。
某日,姬冉看到忆秋年也在书海中沉浮,突然想到了洪易的易经剑法,洪易把易经六十四卦结合进剑法之中。他所学的《九阳天诀》与《松月十二赋》本就是至阳之剑与至阴之剑,所以洪易的易经剑法威力比起原作更加强大。
姬冉找到忆秋年与洪易道:“我有一种想法,我曾经听闻过一种剑法,叫做《归藏剑》,分先天八剑,分别为乾、坤、巽、坎、离、艮、兑、震,依《易经》之理交相生衍,幻化天地万象,天地万物,皆归于其间。”
“不知道我等三人是否可以完善这套《归藏剑》,结合天地大势,调动自然规则,使之更上一层。我想届时就算对上梦神机,这套剑法也当有不俗的威能。”
忆秋年闭目沉思,良久后,他叹气道:“这套剑法,可以说是一剑生万法的雏形,我想这剑法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的。”
洪易道:“可易经的六十四卦如今刚刚完成,还有待打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应当重点都投在打磨《易经》上。”
姬冉道:“无妨,我与你忆师伯可先草创剑招,等你加入后,再融合你的《易经剑法》,最终形成完整的《归藏剑》。”
洪易好奇道:“师尊,为何它一定要叫《归藏剑》呢,不如就叫《易经剑法》可好?”
姬冉拍了洪易肩膀一下,笑道:“混小子,知道跟为师开玩笑了。自然是因为这点子并不是我出的,而是某个位面的一位前辈高人所创,只是我并未能前往那个位面罢了。”
忆秋年道:“看来又是一位剑道才情超然的存在。”
归藏剑法分先天八剑与后天六十四剑,先天八剑分别为:
乾剑:“乾剑”,变化繁复,为诸剑之首。“乾”者天也,剑势高远,如万古云霄,空灵无极。
乾剑,包容天象,前后具有九个“大剑势”,每个“大剑势”又包容九个‘中剑势’,每个“中剑势”里又包括九个“小剑势”,环环相套,生生不穷。
坤剑:“坤”卦为大地,故而“坤剑”沉浑厚重,乃是防守之剑术。
艮剑:“艮”卦为山岳,是以“艮剑”雍穆雄奇。
坎剑:“坎”为天下之水。“坎剑”,自也深得水性,若江若海,若湖若瀑,要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路剑法需得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妙谛。
震剑:“震”为雷霆霹雳。雷霆万钧,但只是一瞬。是以震剑只有一招,不出则已,出则无坚不摧。其狠辣迅疾,为先天八剑第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