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姬冉提出永恒四定之时,他感觉到自己好像进入了梦中,眼前一片虚无空白,转眼又变化成宇宙星空,在星空之中似乎有一尊大佛端坐于过去永恒不动,智慧、仁爱、勇气、善良、慈悲等等一切光明据悉于此。
疏忽之间,大佛又化作常人大小出现在姬冉面前问道:“何为永恒?”
姬冉回答说:“过去自许恒定不变为永恒,现在自许恒常不变为永恒,未来自许恒论不变为永恒。”
佛陀问:“你为何而来?”
姬冉回答道:“为佛法而来。”
佛陀再问:“何为佛?何为法。”
姬冉思考一会儿说道:“一切之本真为佛,一切之因缘为法。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
佛陀问:“何解?”
姬冉回答说:
“一,自有,即有其自身不可改性,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更改。”
“二、独一,表明其不变不动,不待因缘,法因缘而被发现,但是发现之前,法就已经存在,并不是有了缘才有了法,是因为有了缘,所以不曾被发现的法才被发现。”
“三、常住,表明在时间上的永恒性,法有恒常如永恒四定,自许不变,永恒不变。”
“谓有为法虽皆缘生,而不失于自定相用,故说法从缘生。”
佛陀说:“善,你已经得到了佛法,不知道这佛法叫做什么名字呢?”
姬冉回答说:“弟子称呼它为大乘佛法。”
佛陀点点头说道:“既然有了大乘佛法,那定然也有小乘佛法。它们俩有什么区别呢?”
姬冉回答道:“大乘与小乘是一种比喻,通俗的来说就好像乘船渡河,小乘偏向于自己渡,求自我解脱。”
“而大乘不仅自渡河,还要渡他人,普度众生。希望可以通过大乘的精神感化世界,人人为佛,人人大乘,这样则世界大乘直达彼岸。”
“故此有戒律,有慈悲有教化,众生都在苦海中挣扎,又何必相互为难,包括不同的信众,又何必强求统一。苦海争渡,理应相互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包容。免除世界上的一切暴力与不平等,如此世界更加美好,如此彼岸也就在眼前。”
佛陀说:“善,你于此界当为大乘佛法之源流,苦海争渡,彼岸就在脚下,且去且去。”
之后姬冉就好似夜尽天明,梦醒时分。脑海中也多了一招掌法名为“天佛降世”。
当姬冉睁开眼睛的时候,摩诃迦叶与阿难看向他问道:“佛友,是领悟到了什么吗?”
姬冉点点头说道:“我似乎神游宇宙星空遇到了佛陀,甚至我还与佛陀论法辩经。最后佛陀说,我可以为此界大乘佛法之源流。”
摩诃迦叶闻言惊讶的问道:“大乘佛法就是之前辩经的时候,佛友所述吗?”
姬冉点点头。
摩诃迦叶又问道:“那佛友与佛陀辩经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是否可以让我们学习一下?”
姬冉说道:“详情听说……”
燕丹与胡亥也认真的聆听着姬冉的讲述,当然姬冉并不是照搬自己之前与佛陀的对话,他甚至不知道那是不是佛陀,自己刚刚到底去了哪里。
此时姬冉借用佛陀之名义,把上一世自己在少林寺学习的诸多佛理挑选一些精华的,都拿了出来,比如《六祖坛经》、《大乘妙法莲华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大乘经典。
摩诃迦叶与阿难也是惊讶连连,听的如痴如醉,一转眼竟然已经过去一十八天。
而姬冉在菩提树下看似与佛陀的对话很短,实际也已经过去了一十八天。
共计三十六天之后,摩诃迦叶对姬冉说道:“世人称我为小乘佛法初祖,为小成佛源流。你当为大乘佛法初祖,为大乘佛源流。”
摩诃迦叶的话也通过那烂陀寺僧众传遍了孔雀王朝的每一座寺庙之中。
因为姬冉是借鉴的上一世的龙树圣僧与众多佛门先贤之言语,诠释大乘佛法,却不是自己参悟总结。所以他的修为境界并没有提升,依旧是半步大宗师,距离大宗师仅仅只有一层窗户纸,但是这层纸,却怎么也无法捅破。
之后的姬冉就留在了桫椤双树园,参禅悟道三年之久。
虽然姬冉在上次与佛陀的交谈之中,得到了一式掌法,但是姬冉相信一切的一切都是遵循等价交换甚至有付出没有回报,不会有无端的赠与。“一切的馈赠早已在暗处标注好了价码。”
所以姬冉把这一招掌法的相关记忆以及感受到的意境凝聚成了一尊迷你的佛陀,再使用封眠印记,同样封印在了五彩石中,让掌法所带意境与魔魂的魔意,相互消磨。
在这三年中,胡亥与燕丹也似乎放下了自己的暴虐与执念。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残暴所带来的快感就如同毒瘾一样,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生七苦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放下的。
这日姬冉依旧在菩提树下静坐,而他的雪山气海之中,正在进行猛烈的蜕变。原本活跃在下丹田的真气全部凝聚在中丹田中,并且随着全身功力的运转,中丹田中的真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整个中丹田似乎都要被撑爆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