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公孙康本意,他是绝对不愿意从蓟县城撤兵的。
因为自己手下三万军一退,蓟县城仅剩四五万曹军守卫。
楚军那边,必然会全力来攻!
可公孙恭和王烈两封书信,都已经写的清清楚楚。
如果自己不退军,辽东那边局势就要彻底大乱!
所以公孙康一番斟酌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撤兵!
然而还不等他动身,收到消息的曹纯和曹真也火急火燎赶了过来!
曹纯一进来,立马急声道。
“燕王殿下三思啊,此时绝不可就此撤兵!”
“从蓟县城去往辽东,这一路千余里。”
“就算你能紧急行军,可谁知道十几天之后辽东情况如何?”
“与其如此,倒不如继续坚守蓟县城!”
曹纯这回是真急了,楚军主力死死锁在卢奴城。
曹军主力,不可能再继续北上增援蓟县城。
自己手下一共就五万军,少了公孙康手下三万助力,如何守得住?
曹真附和道:“子和将军所言极是啊,辽东之地战况如何变化,根本不是咱们所能掌控。”
“可幽州战局,鲜卑人已经彻底跑路。”
“就算他们一时半刻还能躲在草原之上苟延残喘,可一旦开春,必然会如同轲比能一般直接远遁漠北!”
“如果辽东兵马也要回撤,楚军势大如何抵挡?”
因为荀攸之计的缘故,硬生生把东部鲜卑在草原上又拖了一个冬天!
可纵然如此,对于幽州大局也没有太大影响力。
因为上次双方撕破脸皮之后,弥加和素利他们,不可能继续助力曹军!
趁着楚军还没对他们下手,赶紧跑路才是正道!
想当初楚军刚刚东进之时,曹军在北疆多有助力。
可现在一个个或死或逃,难道只能孤军奋战了?
公孙康摇头道:“二位将军莫劝了,幽州局势再重要,毕竟辽东才是我军根基所在。”
“如果后方不稳,本王麾下将士们也兵无战心。”
“所以此番回军,已是必然!”
辽东一郡连丢四县,这要是再不回去,万一襄平城也丢了。
到时候自己可就真成了无根之萍,无家之鬼了!
曹纯满脸无奈道:“燕王殿下这一退,楚军必然强攻蓟县城。”
“如果我军守不住,让楚军再下渔阳、广阳和右北平。”
“届时楚军东进,又当如何?”
公孙康跟弥加和素利他们不一样,曹操当时仗着自己手下兵多,大战失利的情况下还能逼着他们去断后。
可公孙康手下三万军,曹纯根本不敢对他用武啊!
否则的话,一旦互相争斗起来,只能白白便宜楚军!
所以他就算心里再急,也只能好言相劝,根本不敢有半点
公孙康沉声道:“楚军东进,本王自然会整顿兵马全力反抗。”
“从蓟县城去辽东,这一路山长水远千余里。”
“届时贵军可以在冀州发力,伺机而动。”
“或者大举反击,或者想办法截断楚军粮道!”
“可本王若是不回去,辽东根基若失,又当如何?”
若非万不得已,公孙康也不想走。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一走,蓟县城恐怕就很难再守得住了!
可辽东局势,不走不行啊!
曹纯无奈道:“要不燕王殿下,在城中稍待几日。”
“本将这就遣使去往卢奴城,先问过丞相再说?”
“或许荀军师和程军师他们,还有更好的计划?”
公孙康想要从蓟县城撤军,根本就没打算和曹操打招呼。
听到曹纯此言,公孙康继续摇头道。
“辽东之局,只有本王亲自回师才能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使者从蓟县城去往卢奴城,一来一回又要折腾不少时间。”
“所以本王就不跟丞相多言了,子和将军代为转告一声即可!”
曹军连水师都没有,刘军水师也龟缩在江夏郡不敢出去!
指望荀攸和程昱,他们俩能想出什么解决办法来?
所以公孙康现在,根本就不敢继续往后拖!
曹真叹息道:“看来燕王殿下已经打定主意,必须撤兵了?”
公孙康点头道:“本王虽然带兵撤离,可蓟县城内,还有两位将军和五万大军守卫!”
“蓟县城乃是州治所在,城高墙厚,防御森严。”
“如果楚军非要来攻,也必然叫他们死伤惨重。”
“只要楚军兵力不济,而本王回师之后也能将辽东敌军给赶走!”
“明年开春之后,其实幽州战局也未必就是敌强我弱!”
“希望两位将军,务必死守城池,决不能让敌军攻破城池!”
蓟县城这地方,说白了就是辽东之盾!
城池尚在,楚军就没办法从幽州大举往东攻袭辽东!
所以公孙康现在,比曹操更希望蓟县城不失!
看到公孙康去意已决,曹纯和曹真互相对视一眼之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