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恭神色大惊:“敌军兵力几何?何时能到襄平城?”
一开始楚军还没登陆的时候,公孙恭确实没把他们当回事。
毕竟公孙度和公孙康父子二人,在辽东之地已经营几十年!
楚军就算再厉害,区区两三万人跨海而来就想翻天覆地,想什么呢?
可平郭县一战,本部将士占据天时地利都没能挡住敌军登陆!
再后来汶县、安市和新昌县等地,又先后陷落!
最可恨的是,楚军诡诈,连破三县也没有太大损失。
王烈之前想要分兵据守的计划,已经彻底落空!
一听到楚军主力直奔襄平城而来,公孙恭心中岂能不怕?
斥候抱拳道:“敌军主力,大约在两三万人左右。”
“其中步卒居多,约有两万上下。”
“骑兵少一些,但是至少也有三五千!”
“从敌军行进速度来看,预计两天之后可到襄平城!”
“放屁!”公孙恭大怒:“敌军登陆之时就是两三万军,平郭县登陆之战,汶县攻防战,再加上新昌城北一战。”
“三战下来,难道敌军就毫无折损?”
“到了此时,怎么可能还有两三万军?”
该死的楚军,难道他们都是天兵天将不成?打仗不死人?
斥候无奈道:“侯爷恕罪,但是前方斥候探报,确实如此!”
眼看公孙恭还要继续发火,王烈叹息道。
“敌军主力两三万,应该也差不多。”
“平郭县之战,敌军最多折损两三千。”
“但是汶县攻防战破城太快,敌军折损,可能还不到千人!”
“至于新昌县一战,敌军以骑兵为主击破我军步卒。”
“等到我军将士们筋疲力尽之时,最后再以步卒收尾。”
“三场大战下来,敌军折损还不到四五千,确实还有两万余!”
公孙恭神色惶急道:“这可如何是好?城中虽然还有万余军士,可其中八九千都是骑兵。”
“真正能够用来守城的步卒将士们,也不过五六千而已。”
“关键是这些将士,还有不少都是新近招募的,战力根本不高!”
“敌军带着数千俘虏前来,明显是想要先让俘虏消耗城内防御物资,然后再行雷霆一击啊!”
“王长史,咱们赶紧招募青壮加固城防,让大哥带兵回援吧!”
王烈神色坚毅道:“侯爷勿慌,招募青壮加固城防一直都在准备。”
“但是传信主公,让他从幽州战场带兵回援,绝不可行!”
公孙恭微怒道:“当初楚军登陆成功时,本侯就想要兄长带兵回撤。”
“当时你非要用什么分兵据守的计划,去阻挡敌军前来。”
“现如今三县皆破,敌军主力和襄平城之间再无阻碍!”
“如果咱们还不让大军回援,万一襄平城破,又当如何?”
“你这个王长史,到底是朝廷的长史,还是辽东长史?”
公孙恭就想不明白了,你这么费劲儿帮着朝廷到底图啥?
说你想当官吧,你也不是什么官迷。
说你不尽心吧,你也前前后后辅佐公孙家两代人了!
可为何就在大军是否回援这件事情上,如此执着?
听到公孙恭最后一句话,王烈顿时气的须发皆张!
“我王烈不过并州一流人而已,当年出走辽东以避祸。”
“以我之心,也就耕读传教,醇风一方而已。”
“是令尊和主公不辞劳苦,多方问策,感其诚意方出山!”
“自王某出仕辽东以来,可曾拿过朝廷一丝一毫之赏赐?”
“侯爷此话,为何如此伤人?”
王烈是真的被公孙恭这个蠢货给气到了,从楚军登陆到如今,要么胡乱指挥,要么就是无能狂怒!
大家就事论事,各说各的观点就行了。
好好说话,凭什么出口伤人?
若不是顾念公孙度和公孙康的情谊,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看到王烈气的双目通红,就差直接破口大骂了!
公孙恭也知道自己出言太过,所以深吸一口气强自冷静下来。
然后起身离座,对王烈深深一揖以致歉!
“是小子说话太过了,王长史勿怪!”
“只是军情紧急,敌军主力两三日就能杀到城下。”
“而襄平城虽然号称坚城,可毕竟几十年未曾经历战火了。”
“城中百姓知道敌军前来,必然人心惶惶。”
“守城将士们知道我军没有后援,也很难静心死守!”
“所以眼下之局,火速通知兄长率领我军主力回转,才是上策啊!”
论防御程度,襄平城确实要比一般郡城更坚固。
可这地方是辽东大军之老巢,公孙度和公孙康两代人,基本上都是对外用兵,哪里打过什么襄平防御战?
城内百姓和士卒,未必靠得住!
更何况,呼列台手下好几千骑兵,他们只是来帮忙的!
真要是局势紧急,人家不可能陪你死守到底啊?
万一他们主动跑路,光靠本部兵马,如何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