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人对于书院的了解,还是太浅薄了。
而崔仁师也很识趣的没有问,为什么自己去书院的时候,得不到这么多的消息.......
因为世家出身,人家对自己,有看法了。
偏偏,自己还怨不得旁人。
“学工匠,学行医,学商贸,连这些路都不给人家留,吃相着实是有些难看了。”孙伏伽淡淡地说道:“所以,这庄子上的人心里有气,也是在所难免的。”
“至于刺杀太子的事,太子心里有气,陛下心里有气,就更是能理解了。”
“还有泾阳王,虽然事情发生之后,他没有说什么,也没听说他有上书过陛下,但是想想就知道了,他能放任不管吗?
这里,可是泾阳王的封地,是人家的地盘,闹到人家的地盘上了。”
“一个正得圣眷的郡王.......”
“上回得罪他,对他出手的人,坟头草都几尺高了。”
“崔侍郎,你说,这一回,会不会也和上一次一样,长安城,宫门外,人头滚滚。”
崔仁师呆愣当场。
“上一回死这么多人,百姓们尚且云里雾里,不知道怎么回事,那算是权贵之间的明争暗斗了。”
“但是这一回,可是牵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的前途。”
“连一点前途都不肯给,还要万般使绊子,挡人家的路。”
孙伏伽说了许多,越是说,崔仁师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
这事儿不占理啊。
自家人,怎么就这么糊涂。
心里再次将自己家族中那些一拍脑袋就做决定的人骂了一通。
就这般情况,犯得着吗?
犯得着吗?
对自家族学,对自家传承的学问,对自家经营多年的底蕴,为什么就不自信呢?
去跟寻常人家的孩子比较,还要担心?
还来书院使绊子?
糊涂!昏招!
崔仁师心里这个气啊。
连带着他,也因为这件事,被孙伏伽呛的不敢吱声。
“这个事儿要是传出去,怕是死了这么多人,也是白死,反倒是坏了自家名声。”
孙伏伽就仿佛没有看到崔仁师难看的脸色一样,自顾自的,喝口酒,不断的说着。
至于崔仁师说不说话,这重要吗?
崔仁师还是个君子,还是大唐的臣子,就应该好好考虑考虑,是为陛下,还是为他自家那些糊涂蛋了。
好好想想,他自己的名声,重不重要了。
经历过白天的事情,再加上今晚的这顿饭,孙伏伽已经决心要站在陛下这边了。
世家之人,并非他的同类。
而书院这些读书的学子,才让他回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一顿饭,崔仁师食不知味。
晚上,两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孙伏伽倒是问心无愧了,一夜睡的安稳。
可怜了崔仁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天还没亮,门口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崔仁师本就没有睡熟。
“谁!”警惕的朝着门口望去。
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崔仁师起身,朝着外面望了望,天还没亮,这会儿,怎么会有人敲自己的房门。
起身披上一件衣裳,走到门后。
“什么人。”
“三郎君,小的是长安族中人。”门外人低声说着。
崔仁师打开房门,对方将家族信物在崔仁师面前展示一番。
“进来吧。”
崔仁师赶忙让人进门。
“怎么回事?这天还不亮,你就这么来了?”崔仁师皱眉。
这庄子上,苏定方的人无处不在,即便是从长安来,等到天亮,也比现在来找自己要好的多。
自己的消息一定是送回了长安城,而长安城那边,在趁着城门关闭之前,此人就已经出城了。
这件事消息的来回传递,可耽误不得。
“三郎君放心,这交易区,赶路的人众多,即便是夜晚,也有不少人在此进行安顿,小的混在他们当中,住进了这客栈,在客栈里安顿下之后,才来找的三郎君。”
“你确定没人发现你吗?”崔仁师问道:“我可告诉你,现在整个庄子上,明里暗里,对长安城来的人,都颇有关注,苏定方手底下的人,可不是酒囊饭袋。”
“小人来的时候,注意着呢,没发现有人盯着小人。”那人说道:“三郎君的信,五郎君已经收到了,当初知道太子现身的时候,家中立马就飞鸽传书到庄子上,要求人撤回去了,只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到现在,那鸽子都没飞回去,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废话,还能怎么着?被苏定方的人给射下来了。”崔仁师低声怒骂了一句:“要是没那鸽子,反而是好事呢,这下纸条都落在人家手里了,让我怎么查?”
“回去告诉五郎,这件事,想要到此为止,想要平息,主动去找陛下,磕头认罪。”
“是打是罚,崔家认了,本就是家中做了不光彩的事情,不要让陛下主动找上崔家,那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刺杀太子储君的罪名一扣下来,后果可想而知了,不想死,赶紧及时止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