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殿下又是如何得知的?”
张定边刚出声发问,朱标也紧跟着问道:“银矿之事,事关重大,定要确保准确无误。”
“而且!”
“银矿储量多少,你可派人探查?”
“回禀皇兄!”朱橚挺直腰杆,眸光闪烁着光芒回道:“臣弟自然探查清楚。”
“那矿脉巨大,其中藏银定是不少。”
“而且臣弟也是偶然在溪边捡到一块泛着银白的石块,姚监军查看过后,臣弟这才知道那石头中竟有银矿石!”
随着朱橚说完,朱标等人也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姚广孝。
见状,姚广孝用力点了点头道:“周王所言俱是,臣随一众将士进山探查过。”
“白头山银矿丰富,足够我朝数年之用。”
“好!”听到准确回答,朱标朗声赞叹。
毕竟姚广孝这家伙习得的杂学颇多,有他佐证,朱标自然相信白头山银矿的真实性。
“传朕旨意,通告应天。”
“自圣旨抵达应天之时,我朝解除太上皇早年禁海之令。开设苏州、泉州、东番岛三处港口,供海外藩商停靠。”
“往来货船仅需缴纳一成关税。”
“自今日起,我朝开启通商之令!”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廖永忠等人尽是武夫,自然不懂与海外通商有何好处。
而张定边、姚广孝二人却是打心底里赞叹朱标英明。
与海外诸国往来通商,不仅能使大明船队遍及天下,民间商队更是能自主开展航线,为大明探清大海对面的国家究竟是何等情况。
更重要的是!
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以及细盐,无论到哪儿都是各国王室争相追捧的抢手货。
大明不仅能借通商获得大量金银,更是能购买到其他诸国的物品。
从民间商品自然也是能简单窥探其国实力如何。
“传令李善长、刘伯温二人。”
“通商之事,暂由此二人负责监管。”
“告知韩国公,新设三个港口,自有不法之人趁机窃取国朝关税。”
“若有贪墨之人,可当即斩首无需禀告。”
“严令诚意伯,禁海令刚废,通商令刚行。眼下不是用我朝货物换置藩商手中金银的时候,通商之处当以交换,互通有无为主!”
朱标说到此处,张定边已然是有些不太明白了。
而一旁的姚广孝沉吟片刻后,竟猛地瞳孔一震,满是崇敬的看向面前的朱标。
朱标开设通商,压根不是为了商业繁荣。
或者说朱标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商业繁荣。
通商之初,以物易物为主。
这便是要掌控远洋诸国的实力,探明他们的虚实。
甚至说.....
朱标雄心并不单单是扫并大明周边等国,对海外诸国,朱标亦存有接纳之心。
想到此处,姚广孝只觉心潮澎湃,心绪好似滚滚波涛激荡翻涌。
若真能随朱标达成此心,那他姚广孝不单单是青史留名,甚至超越诸圣也不一定。
“陛下大才,臣能效力,乃三生有幸!”
当看到姚广孝猛地跪地称颂。
众人虽是不解,却也同样跟着一并称赞朱标。
也是此时。
朱标微微沉吟,这才冲廖永忠出声道:“德庆侯,如今白头山开采银矿不仅需要人手,更需强兵驻守。”
“况且铲除高丽境内的倭人残余,也需高丽驻军。”
“你麾下将士驻扎高丽已有一年有余,想来也是得心应手。”
“不如.....”
“陛下!”不等朱标说完,廖永忠抬眸看了一眼后,很是小心的低声诉苦道:“先前蓝玉同臣一起驻扎高丽。”
“如今蓝玉那厮随太上皇一并出征倭国本土,想必此时定是征战杀伐,快活的不得了。”
“末将若不能随陛下亲征倭国本土,想必定会被蓝玉那厮甩开一大截。”
当看到朱标表情微顿,似是有些不悦。
廖永忠忙继续补充道:“末将想要随陛下征讨倭国本土,并非是想斩杀倭寇,好让自己加官进爵!”
“末将只是怕被淮西那些老弟兄们瞧不起!”
“太上皇毕竟是将淮西诸将都带到了倭国本土,甚至就连李景隆这些娃娃们都一并去了。”
“若是将来扫平倭国,诸将回京团聚。”
“老哥几个在酒桌上谈论的都是倭国战场上的事,末将却也插不上嘴,岂不显得寂寞?”
语罢,廖永忠又是小心抬眸,仔细观察着朱标的表情变化。
当看到朱标嘴角微微上扬,轻笑出声。
廖永忠忙趁热打铁,笑呵呵道:“陛下,俺可以不要战功,可是还请陛下准臣一并前往倭国本土,征讨倭人!”
“俺也一样!”王志生怕朱标把他忘了,忙跪地道:“陛下,末将也不要战功,只求能随陛下一同征讨倭国!”
“荒唐!”
朱标面色一沉,当即冲二人斥道:“军政之事,岂容儿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