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国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后蜀国皇帝孟昶,继位已经第十五年了,今年刚好三十岁。
十四年前,他十六岁,刚继位的时候,朝中的功勋元老、权臣主要是二赵、二李、二张、一王。二赵,便是赵季良、赵廷隐。二李便是李仁罕、李肇。二张便是张业、张公铎。一王乃是王处回。
结果,三个月内,孟昶便联合二赵,杀死权臣李仁罕父子,罢黜李肇。
七年前,他又将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等免去节度使职务。
三年前,李肇、张公铎均已病故。
两年前,宰相赵季良业也已经去世。所幸国内太平,十余年无事。
前蜀国时,宦官王承休曾经出任天雄(秦州)节度使。孟昶(孟仁赞)引用此例,命宦官田敬全,遥兼永平(雅州)节度使。蜀人群起抨击。
李仁罕的外甥张业,担任司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活奢侈,常常故意压低价格,强行购买别人的土地、宅子;又把官府通缉的逃犯藏在自己家里;而且私设囚牢,囚禁还不上债的欠债人,有的欠债人甚至饿死、冻死在里面。
其子、检校左仆射张继昭,喜爱击剑,曾经跟和尚归信,一同造访击剑名家。
右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即五太保李存进(孙重进)长子,之前投奔后蜀国,跟张业结怨,于是秘密诬告张业、张继昭阴谋叛变。
翰林承旨李昊、奉圣控鹤马步都指挥使安思谦等人,再乘机从中陷害,遂构成大狱。
七月十七日,张业进宫朝见,孟昶(孟仁赞)命卫士在中书省把他诛杀,下诏暴露他的罪恶,没收他的家产及人口,男当奴、女当婢。
枢密使、保宁(阆州)节度使、兼兼侍中王处回,也专权、贪污,出卖朝廷官职、制造冤狱,各地向政府进贡,都先送给王处回,然后才呈献宫库,所以家产有百万之巨。儿子王德钧,也骄傲蛮横,不可一世。
孟昶因张业已死,倒也顾念旧情,不忍心再杀王处回,于是命他回家休养,王处回恐慌,呈请辞职。孟昶调他为武德(梓州)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王处回请求告老还乡。孟昶命王处回以太子太傅致仕。
孟昶(孟仁赞)打算任命普丰库使高延昭、茶酒库使王昭远,当枢密使,但二人的名望地位不够,于是先任命二人为通奏使,知枢密院事。国库的金银绸缎,王昭远随意取用支出,不再记账。
孟昶(孟仁赞)命翰林承旨、尚书左丞李昊,为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命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徐光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二人俱兼同平章事。
奉圣控鹤马步都指挥使安思谦,打算把元老宿将全部排除,于是诬告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谋反,趁夜出兵包围赵廷隐的府邸。
幸好,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李廷珪,正在京师朝见,向孟昶(孟仁赞)保证赵廷隐清白无辜,赵廷隐才免一死。赵廷隐乃声称有病,坚决辞去军职。孟昶(孟仁赞)批准,任命赵廷隐为太傅,封宋王。
自此,二赵、二李、二张、一王,或死或贬,已经全部退出权力中枢,只剩下赵廷隐、王处回苟延残喘。
却说郭威沿途所经,与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赏,微过不责,士卒有疾,总是亲自前去探视、抚慰,属下将吏无论贤愚,有所陈请,均和颜悦色,虚心听他说话。因此人人喜跃,个个欢腾。
这虽是由冯道处得来的秘诀,但郭威能运用得当,也是难得。
赵晖已探得王景崇降蜀,并私通李守贞,接连上表奏闻,汉隐帝刘承佑下诏,命郭威兼讨王景崇。
郭威乃与诸将会议军情,讨论孰轻孰重,诸将计划先攻长安、凤翔。
时镇国(华州)节度使扈从珂,亦奉调从军,独在旁献议道:“今三叛连兵,推李守贞为主,李守贞灭亡,两镇自然胆落,一战可下了。古人有言,擒贼先擒王,不取首逆,先攻王、赵,已属非计。况河中路近,长安、凤翔皆路远,攻远舍近,倘王、赵拒我前锋,李守贞袭我后路,岂非是一危道么!”
郭威待他说毕,连声称善,乃决定分三道进攻河中:
白文珂及刘词自同州,从西面进攻;常思自潼关,从南面进攻;郭威自率大军自陕州,从东面进攻。
李守贞初闻郭威统兵,因他是后辈,毫不在意,且因禁军多数都曾经跟从自己麾下,多少曾受过自己恩惠,若一到城下,自己定可效法李从珂,一声令下,坐待禁军倒戈,不战自服。
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八月底。
三路汉兵,陆续趋集,统是扬旗伐鼓,耀武扬威。郭威所带的军队,更是军容整齐,刀戟鲜明,杀气腾腾。
当下李守贞看了,已有三分惧色,凭城俯看,见有认识的军将,便招呼他上前叙旧。未曾发言,已听得一片哗声,统叫自己为叛贼,几乎无地自容,转思木已成舟,悔恨无益,只得提起精神,督众拒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