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军占领了嵖岈山后,又攻陷西南方向不远的唐州,在唐州获得大量补给,黄巢提议,派出少数兵力向西佯攻邓州,作出要向西进军京城长安的假象。王仙芝从之。
邓州地方官飞奏朝廷,朝廷大惊,急忙命令山南东道(襄州)节度使李福,派步骑兵两千,扼守汝、邓交通要道,防止草军西进长安。
又令邠宁(邠州)节度使李侃,凤翔(兴元府)节度使令狐綯,各选步兵一千人,骑兵五百人,立即东进,协助守卫陕州、潼关,拱卫京城长安的东大门。
眼看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的主力中计,被全部调往西北,草军遂按计划继续南下,十一月,相继陷郢州(京山)、复州(天门)。
然后,草军派出小股部队东进,剽掠申州(信阳)、光州(潢川)、舒州(潜山)、庐州(合肥)、寿州一带,这都是为了迷惑招讨使宋威的疑兵计。
这光州、舒州、庐州、寿州都是淮南节度使的地盘,淮南道,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淮河之间,地盘算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
但是,此时的淮南节度使刘邺,就是前任宰相,摆鸿门宴毒死刘瞻的那个,虽然他工于心计,打仗方面,却是个十足的草包,根本不懂带兵打仗,急忙向朝廷求救。
朝廷急令新任感化节度使薛能,派兵自徐州增援刘邺。
其实草军只是佯攻淮南。王仙芝、黄巢等率草军主力却沿长江北岸南下,进攻蕲州(蕲春)。
时为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十二月。
朝廷这才知道上当了,草军主力早已跳出了包围圈,急令招讨使宋威、招讨副使曾元裕分别率兵南下增援。
蕲州刺史裴渥,几次出战不利,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王仙芝下令,将蕲州团团包围,日夜攻城。
同平章事郑畋,因多次建议,唐僖宗李儇(李俨)都不采纳,而且处处受宦官田令孜掣肘,于是声称有病,请求辞职。
唐僖宗李儇(李俨)正为叛乱头痛,自然不准。
郑畋上奏僖宗皇帝说:“招讨使宋威,年老多病,自从沂州一战,谎报军情,大家都不信任他了。现在一直在亳州一带逗留,养虎为患,不肯尽力。招讨副使曾元裕,手握重兵,也在黄州一带逗留观望,养寇自重,不肯出力。一旦草寇渡过长江南下,恐怕江南都不再属于朝廷。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德高望重;宫苑使李瑑,是西平王李晟的孙子,精通兵法;左威卫上将军张自勉,是文武双全的良将。我建议让崔安潜当征剿大都统,李瑑当招讨使,张自勉当招讨副使。”
卢携则为宋威百般开脱。
按说郑畋的建议,其实非常正确。宋威和曾元裕二人,一直在逗留观望,养寇自重,早应撤换。
可惜唐僖宗李儇(李俨)根本没有采纳。唐僖宗更信任田令孜、卢携。
这天,快要过年的时候。因攻蕲州城不利,草军大都统王仙芝正在烦恼,忽报王镣求见。
王镣对王仙芝说:“蕲州刺史裴渥,出身名门士族裴氏,他家族在朝廷的势力,盘根错节。他考进士时的主考官恰恰就是我哥哥王铎,侍奉我哥哥,那就如恩师一般,我愿修书一封,请裴渥出面,向朝廷保举你招安做官,我另外再修书一封,请大将军派人送往京城我哥哥那里,让他促成此事。”
王仙芝大喜,于是就下令,立即休战,停止攻城。
当下王镣修书两封,一封送京城,首相王铎处,一封送到王铎的学生,蕲州刺史裴渥处。
裴渥接到书信,即刻回信给王镣说,招安是个好事,就按你的意思,马上去办。
裴渥就立刻修书一封,派人紧急送给恩师王铎,说是草贼有意投降,提议朝廷实行招安,自己愿意极力促成招安成功。
第二天,裴渥打开城门,把王镣及王仙芝、黄巢、尚君长、柳彦璋、王重隐、曹师雄、毕师铎、訾亮等草军头领三十余人,请进蕲州城,说是请他们进城过年。裴渥当着大家的面起草了给朝廷的奏章,给大家看了,都说没有问题,然后才派人加急送往京城。
新年佳节,蕲州城内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一连几天,裴渥天天设宴,备下好酒好菜,热情款待,席间还有歌舞表演。裴渥拿出一大批金银珠宝、丝绸锦缎等赠送给他们。王仙芝与黄巢等人,都很欢喜,就住在迎宾馆,天天胡吃海喝,等待朝廷招安的诏书。裴渥另行派人送粮食、酒肉到草军军营劳军不提。
不久,果然有朝廷敕使到来,宣读诏书,赦免大家造反的罪过,并任命王仙芝为监察御史,兼左神策军押牙。
裴渥与王镣等人都向王仙芝道贺,王仙芝也笑逐颜开。
其实,监察御史这个官职,负责监督百官、巡视各州县,纠正刑狱、整肃朝纲,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却只是个“正八品下”的芝麻官,比小县县令还低好几级。
至于左神策军押牙,负责仪仗,更是个不入流的低级武官。但是王仙芝不知道官小,还很高兴。可是黄巢明白,一直眉头紧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