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以拉康视域为基础,对电影《源代码》的多维时空叙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电影中虚拟空间和具象空间的交织展示以及主人公与他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窥见拉康关于个体认同和内心冲突的理论观点在电影中的呈现。本论文旨在探讨电影中的符号、意义和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电影艺术在观众心理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I. 引言
A. 背景介绍:《源代码》的影响与受关注程度
《源代码》是一部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邓肯·琼斯执导的科幻惊悚电影,于2011年上映。该电影通过一个虚拟现实程序“源代码”中的时间循环,探讨了身份认同、主体性以及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等深刻主题。《源代码》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复杂的叙事结构而广受关注,并在影评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从影响度和受关注程度来看,《源代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还获得了多个奖项和提名,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此外,它也在电影评论界崭露头角,被誉为一部具有哲学深度和思辨性的作品,引发了广泛的影评和解读。
B.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拉康的视域对《源代码》这部多维时空叙事进行深入解读。拉康是一位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对电影理论提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运用拉康的理论,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电影中的主体性、身份建构和他者关系等重要议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第一,通过拉康视域下的解读,《源代码》这部电影的深层内涵将会得到更加透彻的理解。拉康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电影中隐藏的心理动机和符号意义,深入剖析主人公在时间循环中的身份建构和主体性问题。
第二,这个研究可以丰富电影研究领域的拉康应用。虽然拉康在精神分析学和文化批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在电影研究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通过应用拉康的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电影研究的方法和视角。
第三,该研究还可以为观众提供对《源代码》多维时空叙事的新的解读角度,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
C. 研究方法与框架概述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和理论解读的方法,结合拉康的理论框架,对《源代码》的多维时空叙事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将对拉康的核心概念进行概述,包括镜阶、阶梯结构和象征秩序等。然后,我们将对该电影的剧情和基本叙事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拉康解读提供背景和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运用拉康的理论解读《源代码》。在时间维度的解读中,我们将探讨电影中的时间循环现象与拉康关于时间的理论之间的联系,分析主人公在时间循环中的身份建构和主体性问题。在空间维度的解读中,我们将探讨具象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对立与交织,分析虚拟现实与现实的边界模糊,以及主人公的身份与空间的关系解构等。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主体性和他者关系的解读,进一步探讨电影中的心理和符号层面。我们将分析主人公的欲望与幻见的塑造,真实与符号秩序之间的交互冲突,以及多重身份对主体性的心理建构和解构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框架,我们将全面而深入地解读《源代码》这部电影的多维时空叙事,并以拉康的理论视角为基础,对其中涉及的身份认同、主体性和他者关系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II. 拉康理论概述
A. 简要介绍拉康及其对电影理论的贡献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对精神分析学和结构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拉康的理论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思想影响,但也与其他哲学家、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拉康的理论对于电影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为我们解读电影中的符号、身份和欲望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电影理论方面,拉康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他对视觉和镜像的研究上。他认为人的主体性与其在镜子中的自我形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拉康将这个现象称为“镜阶”(Mirror Stage),并认为在此阶段,孩子通过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射来建立起自我意识。
B. 关键概念解析:镜阶、阶梯结构、象征秩序等
镜阶(Mirror Stage)
镜阶是拉康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人的主体性与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在镜阶阶段,婴儿通过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射,产生了一种自我认同感。这种反射投射出的形象为婴儿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和整体化的自我形象,使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而,拉康同时也指出,这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基于幻觉和假象,与真实的自我存在存在着差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