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玛利亚的十五万阿罗约大军(备注:玛利亚有二十万军队,五万远征日本)驻扎在神州城城外,与神州城内的八万官军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只要不触及七大家族的核心利益,七大家族是不会也不敢反了王华阳的。
军权在握,那就只有行政权了,虽然文天祥是大宋丞相,但是七大家族掌控着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和户部,现在的大宋官员,百分之八十是七大家族子弟担任,如果放权给七大家族,那么大宋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都将会被七大家族掌控,而文天祥一人势单力薄,是不足以掌控朝堂的。
王华阳揉了揉眼,叹了口气。
满朝的大臣,王华阳竟然不知道找谁商量。
王华阳抬眼看见小宝还站在书房门口,这才想起来范毅还在书房外候着。
王华阳赶紧让小宝传范毅入内。
范毅进入南书房,立刻跪下来行礼并三呼万岁。
王华阳简单的说声平身,并示意小宝给范毅搬来一把椅子。
范毅身体前倾,小心翼翼的坐在了椅子上。
王华阳笑着说道:“范爱卿不必紧张,今天这书房里没有外人,你不必拘谨。”
小宝连忙将准备好的茶端给了范毅。
王华阳问道:“范爱卿,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五个月前朕给了你一百万两银子,又划拨了十艘战船和水军供你海外经商,你当时说的能给朕带来十倍之利,朕只要求你五倍之利,朕没有记错吧。”
范毅站起来回道:“回皇上,的确如此,当时臣计划的是三个月便能完成此次生意,但是由于各种意外,耽搁了两个月。还请皇上治罪。”
王华阳摆了摆手示意范毅坐下。
王华阳说道:“海上风浪大,耽搁两个月也是正常的事情,只要你和船员能安全回来就行。”
范毅说道:“回皇上,托皇上的福,这次远洋贸易的十艘战船无一受损,随行的三十艘民船沉没了两艘,失踪了三艘。”
王华阳诧异的问道:“航行大洋,船只沉没朕可以理解,怎么还有失踪的?”
范毅说道:“回皇上,从阿拉伯返回神州城,在即将进入麻六甲海峡西段入口的时候,船队遇到了暴风,在紧急靠岸的过程中,有三艘海船还没有来得及靠岸就被暴风裹挟着吹向了西南方向,暴风过后,水军派出了多艘战船去搜寻,均没有发现海船的踪影,海面上也没有船只沉没留下的货物和海船的部件,一般海船沉没,龙骨和木片还有货物都会漂浮在海面上,水军推测海船可能是偏离了航向,并没有沉没,所以只能说是失踪了。”
王华阳说道:“但愿大家都平安吧。”
范毅说道:“回皇上,微臣听其他的船长说,只要这三艘海船没有沉没,那么在其中一个船长汪大渊的带领下,三艘海船还是能回到神州城的,这个汪大渊跑海运有三十年了,不仅精通海况,还精通天文和地理,只要船没有沉没,汪大渊就能将船队给带回来。”
王华阳不可置信的说道:“你是说失踪的船员中有个船长叫汪大渊?”
范毅更加不可置信的回道:“回皇上,有个船长的确叫汪大渊。”
王华阳不可思议的重复着汪大渊的名字,学文科的都知道,汪大渊是中国元代着名的航海家,就是他首先发现了澳大利亚并且第一次记录了澳大利亚,正是因为汪大渊第一次发现了澳大利亚,汪大渊的名字才得以在历史书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汪大渊,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今南昌市青云谱区施尧村汪家垄)。
大元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以及澳大利亚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他一共航海过2次。
但是按照时间推算,现在时间是崖山海战后七年,大宋腾龙八年,即公元1286年,而汪大渊出生年代是公元1310年,按照历史计算,真正的汪大渊还没有出生,这个汪大渊很可能是与后来的汪大渊重名重姓。
王华阳看着范毅惊愕的表情说道:“朕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汪大渊的名字,感觉有些熟悉罢了,失踪就失踪吧,海外贸易,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你回头拟一份失踪人员名单报给户部,朕让户部按照战死的待遇对他们的家人进行抚恤和安置。”
范毅连忙跪下说道:“微臣替死难的船员谢过皇上了。”
王华阳示意范毅坐下,并说道:“先别谢朕,有赏就有罚,朕让你带着水军战船做海外贸易,朕不在乎损失多少海船失踪多少船员,朕在乎的是你给朕赚了多少银子?大宋现在内忧外患,急需要银子去解决事情,朕当时可是顶着户部和百官的压力将一百万官银给你做本钱的,你如果没有赚到银子,百官都不会饶了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