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遭之后,他迅速地认识到,如果无法将粮食牢牢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就极易被那些世家大族所牵制和摆布。
正因如此,李二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启动了大规模建设粮仓的计划。尽管这项工程耗费甚巨,但李二深知其中利害关系,所以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与压力,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坚持推进。
时至今日,随着一座座粮仓拔地而起,充实的储备使得世家想要再像从前那样轻易拿捏住李二,已然变得不再可能。
除非遇到极为严重的天灾,否则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李二完全具备充足的实力去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族老,就在不久前从长安那边传过来一则消息,说是李二竟然责令房家自行出资去赈济灾民呢。”
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场的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不解之色,纷纷交头接耳起来:“这可真是让人难以琢磨呀,明明李二自己有着充足的粮仓储备,为什么他不愿意拿出来用于赈灾呢?难道真的是舍不得那些粮食吗?”
这时,人群中有位年轻人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向那位德高望重的卢氏族老请教道:“族老,依您之见,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只见这位卢氏族老微微一笑,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然后缓缓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呐,终究还是太过稚嫩了些。
要知道,李二此举并非单纯地为了节省自家粮仓里的粮食,其真正目的乃是为了缓解和房家之间紧张的关系罢了。实际上,这场赈灾行动早在房家被要求参与之前便已悄然展开啦。”
说到这里,卢氏族老顿了一顿,接着又补充道:“而且据我所知,早在房家开始赈灾之前,长孙冲就已经着手开展相关工作了,只不过他一直未曾全力施为而已。由此可见,李二此番操作实则是有意借助赈灾之事来调和与房家的关系啊。”
听完卢氏族老这番话,众人皆是恍然大悟,但仍有人不太明白其中深意,于是再次问道:“族老,那么您刚才所说的‘房家与我们不一样’又是何意呢?”
卢氏族老轻轻冷哼了一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神情解释道:“咱们卢家可不是普通人家,作为一个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的世家大族,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而房家算什么呢?他们不过是个新兴的官宦之家罢了,即便如今开始谋求发展壮大,想要跻身于世家之列,那也几乎是痴人说梦般的奢望啊。”
世家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汉朝时期,自那时起便不断发展壮大,并延续至今。其中,赫赫有名的弘农杨氏,便是隋炀帝杨广所在的家族;
而汝南袁氏同样声名远扬,即便历经漫长岁月,其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出现的世家大多逐渐式微,风光不再。
究其原因,并非其他因素所致,而是由于这些世家存续已久,早已在社会阶层中扎根深厚,形成了坚不可摧、难以撼动的固有阶级体系。
像房家这种出身官宦之家的,只能算作小世家而已。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李二而言,他绝对无法容忍房家有朝一日成长为能够左右朝政的大世家。
毕竟,一旦房家势力坐大,想要加以遏制将会变得异常艰难。要知道,当时天下的绝大部分土地资源皆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
若再有新的大世家兴起,那么他们获取土地的途径无非两条:要么强行侵占平民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要么与其他大世家展开激烈争夺。
显而易见,几乎无人愿意采取后一种风险极高且胜算难料的策略,因此,遭殃的往往只有无辜的黎民百姓。
“族老所言极是!李二定然不会坐视此类情况发生,故而才会想出分封土地这一招数,而且所选之地恰恰就在咱们卢氏周边的县城。如此一来,既能削弱世家力量,又能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实乃一举两得之计啊!”
就在那电光火石之间,卢氏众人恍然大悟。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震惊和难以置信。
"没错,这便是李二精心策划的阳谋!"有人咬牙切齿地说道,"如今房家崛起之势已如燎原之火,难以阻挡。然而,李二却不愿看到房家在内地蓬勃发展,更妄图遏制我等卢氏一族前进的步伐。"
另一人接过话头:"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此计实乃一石二鸟之策!"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倒抽一口凉气。
此时此刻,每个人心中都清楚地意识到,李二此番手段堪称阴险狠辣至极!这确实是一个精妙绝伦、一箭双雕的妙计。
对于房俊而言,若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仅要承受来自卢氏的强力打压,还要应对身处白地所遭遇的重重艰难险阻,同时还得抵御蛮子的频繁侵扰。如此一来,房俊可谓是四面楚歌,举步维艰。
而卢氏这边同样有可能因与房俊发生激烈冲突而陷入混乱局面。届时,李二便可悠然自得地坐山观虎斗,尽收渔人之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