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张奉也开始积极地收拢荆州地区的各路兵马。
他派遣使者前往各个城池,与当地的将领们沟通,劝说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
由于张奉在荆州地区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实力,许多将领都纷纷响应他的号召,率领自己的部队前来归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奉终于成功地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这支军队不仅有他自己带来的精锐部队,还有从荆州各地收拢而来的兵力,总数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万之多!
看着眼前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张奉心中充满了自信。
他相信,凭借这四十万大军的强大实力,攻打益州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大约在十月底的时候,张奉又一次将他手下的将领们召集到一起。
他站在营帐前,面色凝重地看着众人,然后缓缓开口说道:“据我所知,郭图此时应该已经抵达了益州。这意味着,我们出兵的时机已经成熟!”
张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人的脸庞,似乎要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都尽收眼底。
接着,他继续说道:“这次攻打益州,我们将兵分三路。直捣益州的心脏地带,给刘璋来个出其不意!”
他的话语刚落,营帐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他们都知道,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奉见众人都安静下来,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详细地部署起作战计划来。
他将各路军队的任务和行军路线一一说明,强调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奋勇杀敌,夺取胜利。
最后,张奉再次环顾四周,看着众人严肃的神情,他知道,这些将领们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他们一定会不辱使命,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在与众人商议完军事策略之后,他果断地命令他们立刻着手准备,因为三天之后,大军就要正式发兵攻打益州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天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
终于,到了出征的日子。
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是上天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加油助威。
四十万大军如钢铁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从营地出发,兵分三路,向着益州挺进。
每一路大军都气势磅礴,军旗飘扬,战鼓雷鸣。
士兵们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步伐整齐,纪律严明。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支庞大的军队在行进过程中,所经之处,尘土飞扬,声势浩大,令人震撼。
沿途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对这支威武之师充满了敬畏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兵攻打益州,张奉并未亲自出征,而是将大军的指挥权交予了赵云。
赵云,这位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将领,多年来一直跟随张奉征战四方,历经无数次大小战役,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早已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在张奉的信任和授权下,赵云率领着众多文臣武将,浩浩荡荡地向益州进发。
这支军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其中既有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有新近招募的年轻才俊,可谓是人才济济。
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赵云与张奉并肩作战,一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更培养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如今,他肩负着张奉的重托,率领大军攻打益州,相信定能不负所望,取得辉煌的战果。
而张奉本人,则选择留在襄阳城,镇守后方。
襄阳城作为战略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张奉留在这里,可以确保后方的安全稳定,为前方的军队提供坚实的后盾。
同时,他也可以在襄阳城中统筹全局,及时了解战争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赵云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了益州边境。
然而,就在此时,前方传来消息,郭图不仅劝降失败,还被刘璋扣押,益州方面也早已严阵以待。
赵云眉头紧锁,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他分析道:“敌军既然已有防备,我们不可贸然进攻。”
于是,他决定先派小股部队试探敌军防线,同时寻找敌军的薄弱之处。
数日后,探子来报,发现益州一处关隘防守相对松懈。
赵云当机立断,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夜袭此关。
在夜色的掩护下,赵云所部悄无声息地接近关隘,一举攻破。
与此同时,另外两路大军也发起佯攻,分散了益州军队的注意力。
益州防线被撕开一道口子,赵云乘胜追击,大军如潮水般涌入益州境内,一场激烈的大战即将在益州大地上展开。
赵云率大军深入益州,刘璋急忙调遣各地精锐前来支援,双方在益州腹地摆开阵势,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