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玄宗现在是太上皇的身份,口中却依然自称为朕,并且出行完全按龙辇的规制代步,就已经说明了他心中的不甘。不过,这对于李非来说并无什么所谓,听到后立即上前一步回道:
“上皇今日亲自驾临,李非未能远迎,还请上皇恕罪。”
“你我不必这般客套,请进来说话。”
李非一愣,完全没想到玄宗会提出这个要求,正在踌躇之际,一旁的护卫已经蹲伏在地,准备行脱靴之礼。李非见状,也就不再推辞,挑帘径直进入。
多年未见,玄宗已是满头银发,容颜也显得苍老了许多,整个人相较以前显得有些瘦削,唯一不变的是那双寒光四射的眼眸,依旧威严、凛冽。
“前两日高将军前来,向你表达了朕的意愿,两日过后,看依旧没有消息,朕觉得还是亲自来见你的好。”
玄宗缓缓说道。
“我只是有一事不解,上皇若是回长安,那当今圣上该置身何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这般先例。”
“天后当年母仪天下,可有先例可循?我若做了,我便是先例。当今的皇上,尚无力把持朝政,就拿我太上皇的名号治理天下,但我无意废君,他依然可作为储君学习治国理政。”
“一朝天子一朝臣,上皇幽居深宫多年,万般事务都已是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也,若是强行入主,朝局必然会更加动荡,难道上皇对此丝毫不在意吗?”
“所以,朕才能和你放下之前的种种!你李非借通神之力,逼我退位,才让我大唐今日陷入如此的境地,难道你如此的心安理得吗?朕对你恨之入骨,却又不能杀你,只因看重你有通神之能,可助朕一臂之力。也正因如此这才答应事成之后,封你一字并肩王,赐幽州之地。若是换做他人,朕岂能给他这个机会!”
李非有些愕然,玄宗竟然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自己逼她退位,完全不顾及这些年当中的纷纷扰扰。若不是他和肃宗怯于自己的光芒日盛,无端猜忌,事情又怎么会到了如今的地步。
但李非对此并不准备解释,只是想了想说道:
“此事暂时搁置,待我击退吐蕃,再回来见你如何?”
“当然不可,若今日你不答应,便是朕与你彻底反目之时。”
李非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千里迢迢赶到剑南,竟然会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听从杨勉的建议来见高力士。只需要在彭州荡平吐蕃再直接回到灵州,任凭玄宗在剑南折腾便可。大不了他到时候再率兵打着平叛的名义将玄宗堵在剑南。
如今角色翻转,自己倒成了被挟持的对象。
看李非久久无言,玄宗又接着说道:
“怎么,如此难以决断吗?是不是没了神明相助,一切便毫无头绪?”
这句话,让李非心中觉得颇为别扭,直接说道:
“我若是答应,上皇需要满足我的几个条件。”
“尽管说来。”
“不可兴师动众,不可劳民伤财,不可无端杀戮,不可追溯过往。”
“嗯!?”玄宗眼神瞬间变得有些凌厉。
“若是都如你说这般,朕还如何能回长安。仅凭我的这些护卫吗?”
“由我火器营护驾,剑南兵力不得擅动,若非如此,李非恕难从命。”
玄宗盯着李非,沉默了许久后方才开口说道:
“你退下吧。”
李非直接起身离去。
玄宗走了,没有立即回绝,也没有立即答应。李非心中明白,自己提出的条件对于玄宗来说相当苛刻,不过既然是难题,当然不能把重负单独压在自己这边。
这也是李非唯一能够接受的条件。
可即便是这样,李非心中依然惴惴不安。
这件事一旦为世人所知,对于整个大唐来说,都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改变。假如玄宗真的答应了自己,如何能安稳的回到长安便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更何况还要和代宗争权,由此带来的影响将会极其深远。
不光如此,李非之所以想置身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和三朝皇帝都几乎都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生出这么多事端,势必会有人把自己归结成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李非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压力,甚至比生死抉择都要沉重。
裴高远倒对此毫不在乎,他看李非表情凝重,心中也猜出一二,安慰李非道:
“大哥,依我的浅见,咱们管他作甚?击败吐蕃之后直接回灵州,万一那老皇帝真的答应了你的要求,咱们还要一路护送他回长安,回到长安之后呢?那些个阉人乱党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真到了那个时候,比现在还要难缠,不如快刀乱麻,脱身求个清净。”
“不能这么说,咱们若是不做,太上皇真有可能发动剑南大军攻伐长安,那大唐国将不国。如今内乱刚刚平息,两个皇帝可以争权,但天下子民不能再因此受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