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也是这种非红白喜事的宴会上,最常见的情况了。
大户人家的闺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够得上选秀资格的人还好说,反正要参加选秀,好好教规矩,盼着能指个好人家也就行了。
哪怕最后没有被指婚,因为选秀规矩的严格,一般看走到哪一步才落选,也能看出个好坏来,自有合适的人家去提亲。
但是够不上选秀资格的人家,要想让人知道家中姑娘如何,就得看各种各样的宴会了。
一般情况能在同一个宴会上相识的人家,家里的情况相差不会太大,小姑娘表现如何,又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不就成为选婿择媳的好场合。
因为是一贯以来的惯例,听到知府夫人这样说,一群小姑娘也没有说什么,就从屋子里面退出来了。
退出来以后,一群小姑娘之间的气氛,就没有刚才那样融洽了。
在一群小姑娘里面,也是由知府家的姑娘领头。
一出来,这个小姑娘就开口问道:“你们想不想做诗,要是愿意的话,我就让人拿纸笔过来。”
对于这个事情,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
虽然说写出来的诗要是能够得到知府大人的夸奖 ,就能够得一个才女的名声。
但是这份才华,也不是人人都有,自觉没有这份本事的人,自然不愿意献丑。
而且就算是有才华的小姑娘,也有不喜欢出风头的人。
当然,才女的名声,也还是能够带来一定好处,同样有愿意出这个风头的人。
眼下,一群小姑娘里面,就有几人开口表示出想要写诗的想法了。
曹嘉宁并没有开口,她对才女的名声并不是那么看重,而且她在诗词上面有多少天赋,她自己也明白。
要是让她赏析诗词还好,反正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事情是有技巧在里面,夸其中带的感情深刻,或者用的词好这一类,总是出不了大错,就当做诗歌赏析了。
可是要自己做诗,还要做出让人觉得十分满意的好诗,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还真得看天赋才行。
再加上现在曹家的处境微妙,说起来还有亏空的罪名,她出风头也不合适。
不过曹嘉宁想低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群小姑娘里面,同样有想要踩她一脚的人。
通判家的小姑娘,看着曹嘉宁没有开口,眼珠子一转,就问道:
“曹姐姐怎么不做诗?我可听说曹姐姐是难得的才女,昔日曹家还住在织造府衙门的时候,曹家几个姐姐在家里面还起诗社了,流传出来的诗词,也是人人夸奖。”
曹嘉宁看了一眼开口的小姑娘,明白对方这样做的原因。
通判是正六品的官职,比起原本曹家的地位来说,自然是大有不如。
原本就连二品的总督,因为曹家有直接在皇帝跟前说话的本事,对待曹家也是客客气气,别说一个六品通判了。
这个小姑娘听从家里面的意思,在各种宴会上面,对着原主就很是讨好。
原主并不算坏,也没有欺负过这个小姑娘。
不过在原本曹家得意的时候,原主还是颇有几分清高,并不喜欢搭理这些故意讨好自己的人。
现在曹家的地位今非昔比,这个小姑娘自觉现在两人的地位已经颠覆了,就想要报昔日之仇 。
平时两人再碰上,她就不再是讨好,而是想方设法让人下不了台了。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曹嘉宁对此也早有预料,听到这个小姑娘的刁难,她也不觉得为难,只是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赵妹妹过奖了!平时在家中姐妹间做诗打发时间也就罢了!给知府大人点评,我那点儿本事,哪里敢拿出来献丑?”
对于曹嘉宁这种自谦式推辞此事的办法,小姑娘并不满意,接着就又说道:“曹姐姐的才华,我们谁不知道?今天怎么还谦虚起来了,该不会是姐姐嫌弃我们是俗人,不乐意在我们跟前做诗吧?”
这个话曹嘉宁并不好接,她瞧不上这个小姑娘倒是小事。
小姑娘间的争执,只要有点儿要脸的人家,都不会参与其中。
可是这个小姑娘张口就是我们,事情就麻烦了,毕竟这个我们都代表了谁不好说?
要是不注意的话,落在有心人眼里面,就是瞧不起今天举行宴会的知府夫人,或者是我要点评诗词的知府大人了。
刚好,原本曹家得意的时候,是天子近臣,家里面也确实比较狂妄,哪怕知府的官职比起织造要高一品,也不是那么瞧得上。
这个事情说出去,也不算是凭空污蔑,反而容易让知府想起昔日曹家的做派,心里面产生其他的想法。
墙倒众人推本就是常事,曹家败落是事实,就算大家现在还有一点儿顾忌,这点儿顾忌有几分也不好说。
不过对于曹嘉宁来说,这个小姑娘的话,倒是并不难应付。
谁都不是傻子,这个小姑娘就算话中带上其他人了,又有几个人会真的因为这个缘故出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