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心中算了一下时间,过了一会儿以后,曹嘉宁就先开口了,语气里面带了几分不好意思。
但是话还是说的很清楚,扮演出一副诗痴,十分喜欢诗词的小姑娘形象。
“刚才的诗是公子自己所作?写得真好,我看着这一池荷花,也想写诗把眼前的景色描述出来。”
“却一直没有思绪,虽然说也闪过一些句子,但是总觉得差些东西,有点儿没有把眼前的情形描述出来。”
“公子的这诗写出来以后,让人一听就觉得身临其境,不知后面两句是什么,可否告知一下?”
宝亲王这才回过神 ,其实已经从粘杆处暗卫口中得知曹家原本的打算,是把这个曹姑娘献给他,以求得到恩旨赦免亏空,他就知道这个曹姑娘的长相不会差。
如果不是自信自家姑娘的长相好,曹家也不会这么有自信,觉得他见过这个曹家姑娘以后,就会帮曹家抹平亏空,平郡王更不会在其中牵桥搭线。
只是却也没有料到这个小姑娘会出落的这么好,哪怕称不上倾国倾城,但是浑身都带着书卷气,也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不由自主就沉浸其中。
宝亲王自认为也见过不少的美人了,他的那些妻妾,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却没有眼前小姑娘那样气质独特。
不愧是生长在文风昌盛之地,只有饱读诗书的小姑娘。
回过神以后,哪怕原本只是好奇这个喜欢她诗词的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样子,宝亲王现在也不由得多了几分心思。
于是宝亲王便说道:“这首诗是我刚才兴之所至而作,真有姑娘说得这么好?”
这个事情自然是难不倒曹嘉宁,在想好利用乾隆喜欢作诗这个爱好拉近和乾隆法关系以后,曹嘉宁早就想好要怎么夸乾隆的诗了。
而且尽管很多人都说乾隆的诗不好,但是也要看跟谁比,跟那些名垂千古的诗人比,可能是要差一些,不过也不是就真的没有丝毫可取之处了。
乾隆就算再没有自知之明,要是他的诗真的一点儿可取之处都没有,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出诗集!
反正曹嘉宁的水平,还比不上乾隆,夸起来也不算胡说八道,反而很有几分真心。
“自然是好,短短两句就写出眼下情形的难得,不知后面两句是什么?”
宝亲王现在还不是乾隆帝,尽管爱写诗的习惯已经有了。
并且还很自信,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根本就没有人比得上。
但是跟后期他随便写一首诗,就有无数人夸奖,让他觉得自己的诗,真的是惊才绝艳,还是有些不同。
他眼下只是普通皇子,哪怕是默认的储君,却也没有真的被立为储君,在身份上和其他兄弟一样。
要是真的惹皇帝生气了,因为并没有被立为太子,只是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名字是他,皇帝想要换人也很容易,直接另外写封圣旨就行了,没有废太子那样麻烦。
所以现在的宝亲王为人处事还算谨慎,就算有爱写诗的爱好,也不敢大张旗鼓,免得惹皇帝不高兴。
他连出诗集都时候,都只能用化名郎润先生,自然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说这个诗集是他所作。
大家都不知道是他所作,缺了那些故意吹捧之人的吹捧,宝亲王还真没有听到有多少人这样夸他的诗好。
曹嘉宁这样一番发自肺腑的夸奖,顿时让他更多了几分知己之感。
两人借着这一首咏荷花的诗,就谈论了好一会儿,并且还越谈越高兴,颇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样子。
直到丫鬟小桃看时间不早了,忍不住开口提醒道:“姑娘,我们已经出来好一会儿了,该回去了!要不然夫人就要担心了。”
曹嘉宁做出这才从诗里面回过神的样子,想到自己刚才和陌生男子竟然说了那么久的话,哪怕只是在谈论诗词 ,其实也不算合适,她的脸色一下子就红了。
不过虽然脸色变红了,在态度上面,曹嘉宁倒是也落落大方 ,一副并不想再有牵连的样子。
用以表明她刚才的激动,只是喜欢那首诗,并没有其他想法。
“公子,刚才是我莽撞了!家母还在等着,我这就告辞了。”
难得有人能够这么理解他在诗词上的想法,宝亲王谈性正浓,其实并不想就这么散了。
只是他也不想暴露身份,不暴露身份,就没有办法开口拦人,最后只能说道:
“姑娘客气了!喜欢诗词之人,见到好诗词的激动,在下能够理解。既然令堂还在等着你,姑娘就回去吧!不过难得和姑娘说得上话,不知道可否有再见面的机会?”
听到这个话,曹嘉宁在心里面不由得撇了撇嘴,这个乾隆还真的挺有自信,自己都说自己的诗词好。
当然,乾隆有这个想法也对,要是连这个自信都没有,也不好意思留下三万多首诗词让人诵读。
不过这样也好,乾隆越是这个样子,越代表她选择的路子没错。
就像现在,乾隆不就是在主动约下次见面的地方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