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倒是让曹嘉宁想起才认识四爷的时候,四爷对膝下几个孩子都十分疼爱,那个时候四爷府里面的乱子,很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起。
后面发现这一点儿了,四爷对于后面的那些孩子,看起来就没有再像以前那样重视了,没想到临终的时候倒是又显现出本性了。
看来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只能隐藏,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当然,不管心里面怎么想,对于这种类似于托孤的话,曹嘉宁自然是满口应是,她又不是栗姬,非要在皇帝临终的时候让皇帝安心。
“万岁爷放心,他们兄弟从小一块儿长大,就算是闹别扭了,也只有一些打打闹闹的小事,哪里还能真记仇,我也会看着的。”
两人正说着话,有人来禀告外面大臣也到了。
四爷特意把这些大臣叫过来,肯定是有要紧事。
现在听到朝臣赶到了,四爷就让他们进来 ,打算交代一些事情,曹嘉宁就退出去了。
当然,就算退出去了,现在四爷病重,曹嘉宁肯定不能直接离开养心殿,只是去一旁的偏殿,和其他后宫妃嫔一块儿等着消息。
心烦意乱之间,曹嘉宁也不知道自己等了多久,才听到偏殿外面有动静了。
她正想要叫宫女出去问问怎么回事,就见到苏培盛进来了,一下子就疑惑起来了。
“苏培盛,你怎么不守在万岁爷身边?可是万岁爷有什么吩咐?”
苏培盛恭敬的回道:“贵妃娘娘,万岁爷有一道旨意给你,奴才是来宣旨。”
顿时,曹嘉宁心里面就更加疑惑了,不知道这个时候四爷还有什么旨意给她。
不过心里面倒是也说不上害怕,清朝后宫不得干政,自然就不会像那些太后能够手握大权的朝代一样,有时候会子贵母死,为了避免太后干政的事情,直接会新帝生母给赐死。
所以曹嘉宁还是带着疑惑 ,领着偏殿里面的一群后宫妃嫔跪下领旨了。
“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钦哉 。”
曹嘉宁一怔,她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封后旨意。
一时间,心绪不由得更加复杂起来了,尤其是在感受到灵魂上的变化以后。
在谢过恩,看着苏培盛又回正殿了,她也不由得往正殿望去。
只是还不等她有什么动作,就听到正殿边传来了哭泣声。
“万岁爷驾崩了!”
顿时,整个宫里面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哭声。
虽然在平时,四爷为了避免再发生康熙帝时期的储位之争,明确不再立皇太子,只是把储君人选写在正大光明匾后面。
但是在临终之时,吸取自己只有遗诏,没有康熙帝亲口说让他继承帝位,最后被人质疑的事情。
四爷在驾崩之前,还是在一群大臣面前,亲口说了等自己驾崩以后,由弘暄继承帝位的事情。
而且四爷的儿子本来就不多,二阿哥弘昀早就被过继出去抑郁而终,五阿哥弘昼十分不着调,勉强和弘暄有一争之力的也只有四阿哥弘历。
但是弘历现在的年纪还不算大,比起弘暄还要小好几岁,才二十出头,还没有领差事几年,在朝堂上面并没有多少势力,根本就比不上弘暄。
而且跟历史上不同,历史上弘历不管亲生母亲究竟是谁,至少写在玉牒上面的是由熹贵妃钮钴禄氏所出,钮钴禄氏身上不但有着满洲大族的血统,还是那个时候后宫位分最高之人,占据着不少优势。
现在的四阿哥弘历,尽管说排行第四叫弘历,身上却并没有这些优势,而是由熹嫔钱氏所出。
不但曹嘉宁这些年没有升过位分,其他人也都是初封位分,钱氏也一直都是熹嫔。
钱氏是包衣小选被指进四爷府,出身上并不算高,位分又一直没有升,并不能在身份上给弘历带来什么优势。
这些原因,导致弘历哪怕有心思一些,却也知道自己的机会不大,并不是就接受不了自己失败。
所以弘暄继承帝位的事情,倒是没有像当初四爷登基那样,闹出那么多事情,而是十分顺利的就登基为帝了。
四爷驾崩、弘暄登基,一系列流程跟当初康熙帝驾崩、四爷登基的时候都差不多。
甚至对于曹嘉宁来说,还要轻松不少。
毕竟那个时候,德妃仗着身份天天在闹,她们这些新帝妃嫔过得是很不如意。
现在整个后宫她最大,该由弘暄的妻妾来奉承她了,自然要轻松很多。
只是曹嘉宁却并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惬意的享受太后生涯。
她倒不是有多怀念四爷,虽然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都相处这么多年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感情。
但是以她的最终目的,肯定还是成为太后以后,才能够彻底安心 。
也不是儿子不孝顺,她和弘暄的母子情分还是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