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很快就到康熙六十年了。
这些年,朝堂上面也算的上是风云变幻。
在八阿哥被康熙帝特意打压下去,完全没有翻身的机会以后,本来就是为权宜之计复立的太子,又再次被废了。
于是朝堂之上,也就三阿哥这个现在能自由活动的皇子中,实际上的长子。
还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三个皇子对于储位有一争之力。
并且害怕再次立储,会造成储君手里的权力过大,影响到自己对朝堂之上的掌控,康熙帝没有再立太子。
哪怕好几次有朝臣请立太子,都被康熙帝责罚了,把不再册立太子的态度彻底表明了。
而且为了避免一人权势过大,再次出现控制不住局势的情况,康熙帝对这三个儿子的态度也很模糊。
今天夸了三阿哥书编的好,明天就夸四爷手上的差事得利,下一次就夸十四阿哥勇武,表明如果再起战事,能领兵之人非十四阿哥莫属。
并且从废掉太子以后,每年都要前往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不可谓不看重。
对于四爷同样也很看重,很多重要的差事或者是祭祀,都是派四爷去。
但是对十四阿哥也没有忽略,不但时常召十四阿哥膝下的几个儿子来御前,经常把这几个小阿哥带在身边,平时也多有赏赐。
这种模糊不清的做法,倒是让一群朝臣也拿不准康熙帝的圣心究竟在哪里,让几个皇子身边都围着一群人,却并没有再出现谁一人势大的情况。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再起战事,并且也像康熙帝平时自己说的那样,只有十四阿哥适合领兵,最后十四阿哥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人称大将军王以后,这个局面才发生一些改变。
十四阿哥领兵出征西北,指挥两路清军入藏,送达赖七世至拉萨,驱逐了一度盘踞在此的准噶尔人的势力,自然是声誉日高,开始超过前面两位兄长,被认为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终究三阿哥虽然收拢了一批文人替自己说话,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实际上拿得出来的功绩,十四阿哥的军功却是实打实,为西北的安宁做出了贡献,并且威名远震。
当然,康熙帝不会愿意真的见到一人独大的情况,眼见三阿哥确实是抬不起了,就开始更加抬举四爷了。
四爷尽管说没有什么军功在身,但是也做过不少实事,皇帝也不一定非有军功才行,要抬举起来,也确实能和十四阿哥抗衡。
于是到如今,倒是只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对兄弟,还有资格竞争储位了。
也是因为康熙帝更加抬举四爷,要表达出对四爷的看重,原本前几年康熙帝是只去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只给三阿哥这个恩典。
今年却不一样了,在四爷按照往常的惯例上折子邀请康熙帝来自家园子参加家宴,康熙帝并没有再拒绝,而是决定要来赴宴。
于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因为这个消息沸腾了,开始忙碌起来。
听雨阁,曹嘉宁正翻着闲书,就见到丫鬟进来了。
“主子,三阿哥处的小太监过来说,等会儿三阿哥要过来!”
听到这话,曹嘉宁就点点头,吩咐道:“知道了!你去小厨房说一下,让他们多准备一些弘暄喜欢的吃食。”
“奴才知道了!”
有了曹嘉宁的吩咐,丫鬟就下去准备了。
听雨阁的小厨房,对于自家院子小阿哥的口味,肯定不会拿不准。
虽然是临时去吩咐,但是到平时用膳的时候,小厨房也按照吩咐准备了一桌让人满意的吃食,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正好这个时候,弘暄也过来了。
曹嘉宁其实看出弘暄的脸色不对,带着一股紧绷,也猜到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却也没有马上说什么,只是说道:“先用膳吧!”
母子俩平淡而又温馨的用过这一餐以后,丫鬟又奉上茶,曹嘉宁才把人打发出去,对着弘暄问道:“你是在为万岁爷要来园子里面的事情担心?”
其实仔细说起来,虽然康熙帝这一次同意来四爷府别苑赴宴的事情,看起来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很在意,并且十分高兴。
但是真正在心里面比较在意这个事情的人,还是四爷,以及府里面几个小阿哥,和他们的额娘了。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康熙帝,毕竟按照眼下规矩连正经儿媳妇除了认亲礼那一天,平时都要避开公爹,只和婆婆相处,更别说是儿子的妾氏了。
终究没有血缘关系,虽然有伦理纲常在,可是哪里约束得了人心?瓜田李下闹出事来不好看,唐明皇的事情就是前车之鉴,直接避开最好。
现在的皇家尽管是满人,原本没有这么多规矩,可是在发生过顺治帝和董鄂氏的事情以后,除了宫中大宴,位置远得连脸都看不清楚那种,外命妇也没有机会见康熙帝。
所以就算康熙帝赏脸来四爷府的别苑,最终能够出现在康熙帝跟前的人,也只有四爷和几个儿子。
既然连人都见不到,又有几个人会是真高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