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因边境之争,采取主动出击战术,时与解放军边防部队发生战斗。越军战斗作风剽悍,敢死善战,部队长期处在作战状况,各地区自卫部队、民兵部队皆有与正规军配合作战之经验,战备整备早已完成,无须刻意进行整备。越军对责任地区内之险要地形,均设有工事障碍,并完成兵力火力编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军的“反战车伏击圈”,系以俄制RPG火箭弹、美军留下的M72(66)火箭弹、俄制AT-3反战车飞弹、战防炮、37毫米防空高炮、轻重机枪、迫击炮、反战车地雷等武器,结合障碍、工事,进行多层复式配置,选择解放军战车必经之处设伏,除能有效猎杀解放军战车外,更让随伴步兵大量伤亡,使解放军战车部队不能发挥冲击力,并牵制其整体作战进度。越军反战车伏击圈在中越之战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点评:越军对反坦克作战相当重视,战前有准备,有具体的战术手段,战中给我军坦克造成了很大损失,战损率近三分之一,其中48辆无法修复只能报废。越军的反坦克武器主要有:火箭筒、反坦克枪、无后坐力炮和反坦克导弹等。其作战特点有:
一是利用反坦克阵地,封锁、压制我坦克进攻。越军在重要地段上都构筑有反坦克阵地,兵力约1-2个排,多层配置,形成远、中、近反坦克火力控制区。
二是利用地形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和火力点,阻打相结合。在坦克易于通行的道理和地段,设置反坦克障碍物(一般有反坦克地雷,陷坑、壕沟、断崖等),并在附近配置反坦克火器,当坦克速度降慢时集火射击。有时放前打后,有时拦腰袭击。
三是三五成群,游动袭击我坦克。每组2至3人,隐蔽在坦克通过的公路两侧和山脚下,利用我坦克通过公路转弯处、隘路、上坡、河溪、桥梁等地,速度较慢时突然袭击,有时专打分散坦克,打了就跑,尔后又打,不易被我发现和消灭。
四是反坦克与防步兵相结合。即首先以反坦克火力打坦克,迫使乘员下车,然后用轻兵器打我乘员;当我坦克搭载步兵攻击时,首先以轻兵器杀伤步兵,迫使步坦脱节,然后打冒进坦克。
五是近打、侧后打和打观察器材、指挥车。敌人对我坦克战斗编号和性能较熟悉,因此重点打我坦克指挥车,并利用隐蔽地形,在几米、十几米或几十米距离内从侧后打,或专打观察器材。】
喜欢军史周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军史周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