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第一军区武装力量历史》记载,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之后:
在长定方向,谅山省军事指挥部第199团、长定县独立营(第6营),帕马公安屯,以及队艮、智方、国庆的民兵,在帕马、帕墩、陇舍、丘梅,班桑等地,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同时组织了多名老百姓撤离战区。2月25日,在这个方向上,中国军队占领了七溪镇。
在禄平方向,谅山省军事指挥部第123团、禄平县独立营(第9营),支马公安屯与私觅、燕块的民兵,一起战斗在540高地、468高地、557高地(支马),班听、班兰、412高地、481高地、402高地(私觅)。2月28日,在这个方向上,中国军队占领了禄平县。
在亭立方向,第338师、亭立县独立营(第131营)、北舍公安屯,在899高地(茶蒙)、538高地(班质)、476高地、549高地、那阳煤矿阻击中国军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轻友军第3师的压力,第338师于2月22日部署第460团主动向中国军队后方出击,消灭了他们1个营的兵力,并且摧毁了营房和后勤设施。此外,该师还派遣特工深入中国境内纵深20公里,炸毁了2座桥梁,并用一支精锐分队袭击了广西宁明机场。(这牛皮吹得……)
在文朗方向,第3师第12团的部分兵力、文朗县独立营(第7营)、新盛公安屯,在那内、班族、翠雄组织了有效地防御,迫使中国军队当日没有取得进展。
在高禄方向,曹禄县独立营(第8营),青螺公安屯和第3师第141团部分兵力,在499高地(春礼),阻击进攻坂然方向的中国军队。
在同登这一重要方向上,从2月17日上午开始,同登镇(距谅山市14公里)和探垄(距离凉山市7公里)周围相继爆发激烈战斗,激战的地点包括:友谊关口岸和402高地、339高地、探某、法国炮台、盆景山……
尽管遭受了损失,但第3师、武装公安第12团、地方部队第11营、武装公安机动第1营、武装公安第5连、友谊关公安屯与当地民兵一起,顽强地坚守阵地,同时组织反击夺回被占阵地,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被阻击了几天之后,至2月22日,中国军队增强力量,发起了对同登地区的新一轮进攻。凭借着绝对的火力优势,经过一系列连续战斗,中国军队于2月23日占领同登地区,于2月27日占领探垄地区。
2月24日,第一军区决定成立谅山前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黄丹少将奉命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谅山前线司令员。与此同时,2个主力师(第327师、第337师)以及后方多个步兵、兵种和民兵营被派往前线支援。
在组织谅山市的机关和老百姓向后方疏散之后,防御部署进行了如下调整:第3师和北太省第197团担负同登镇西部和西南部的防御任务;第327师、第407坦克团和省军事指挥部所属部队担负谅山市的北部和东部的防御任务;第272防空团部署在谅山市北部和南部,既能支援步兵战斗,又随时准备对空作战。
从2月28日开始,谅山前线的战斗进入了一个新的艰难阶段。中国方面动员了更多的步兵, 坦克和大炮从东面、北面和西面三个方向向谅山市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激烈的防御、袭击和反击战斗发生在很多地方:1号A公路、1号B公路、高禄、三清洞、二清洞、黄同、梅帕、谅山市北市区……在后方,2月25日下午增援到位的第337师也进入战斗,在1号B公路庆溪桥的方向。战斗非常激烈,比如在500高地、607高地、649高地、449高地、473高地等要点,双方不断反复争夺。
3月2日,隶属于第一军区的第5军成立,黄丹少将任司令员,费兆函大校任政委,下辖4个步兵师,为保卫谅山市而战斗(第3师、第327师、第337师、第338师)。当天傍晚,中国军队占领了谅山市北市区之后,防御部队撤退到奇穷河以南的南市区。
第5军司令部决定由第3师主力担任预备队,该师第12团继续坚守1号B公路,在后方打击中国军队,配合第337师坚决守住这条重要交通线,防止中国军队越过庆溪桥进入谅山市和文官县。
3月3日,中国军队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发展攻势。在主要方向上,他们从520高地、黄同和谅山北市区组织了三次突袭。在梅帕方向,中国军队还组织了两次从奇穷河以北以及东南面的进攻。到3月4日下午,中国军队占领了奇穷河以南的谅山市南市区和梅帕机场。
3月4日晚,第5军司令部批准并开始实施针对谅山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反攻计划。与此同时,第1军奉命增援谅山的部队,也完成了在谅山以南的芝陵县的战斗部署。炮兵第204团,装备了36门最先进的40管BM-21多管火箭炮,已经占领了阵地并准备了射击诸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