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敬不解。
“李相,这是为什么啊?”
京师十三仓的粮食,大半出自广陵道和淮南道。
即便是再建四座粮仓,他从各地调拨,凑一凑也能把十七仓凑满。
可是,他实在不懂,动用国库的钱去西周国买粮这事,李相是怎么想出来的。
大楚粮仓,他还从来没听说过去买粮的先例。
“李相,广陵道和淮南道可是出事了?”
李云升想而想,还是没有对楼敬说实话。
“卫国用不了多久,就会大肆囤粮。
我不仅要他在大楚买不到粮食,就连西周也别想买到。”
楼敬还是不太明白。
“咱们不是正在和卫国互市修好吗,这和他们抢粮——”
李云升直接打断了他的问题。
“你只管照做,出了事本相担着。”
“可是,西周一国的粮食,就是十七仓都空着,也不可能存的下啊。”
“能买多少买多少,你就用西周的粮食给我把十七仓填满就行。”
楼敬频频点头。
“下官明白了。”
虽然他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看李相这架势是有大事。
多余的他也不敢多问,只管照做就准没错。
“行了,一会把赈灾的那三百万两银子拨出来。
一百万送到我府上,剩下的我拿去赈灾。”
“下官明白!”
这话他是真的明白,没错,还是那个熟悉的李相。
……
李府。
“刘权,把这些信送出去。”
刘权接过信,足有六、七封。
“相爷,是有什么大事吗?”
因为这些信,分别送往江南、剑南、岭南、广陵、淮南各道的官员。
大楚十道,这已经占了一半。
若非大事,不可能通知这么多人。
李云升伏案看着眼前的地图。
“刘权,京师有一家福升粮店,据说是京师粮行中最大的一家粮店。”
刘权战战兢兢地应了一声。
“是。”
李云升抬头。
“听说这家店的老板姓刘?”
刘权双腿一软:“相爷……”
“宰相门前七品官,你小子行啊,背着我搞出这么大的生意。”
“嘿嘿,都是托相爷的福。”
其实,这相爷府里,稍微有点资历的管事,在京师多少都混出点脸面来了。
他们这些相爷府里的人,外人见了都得让三分。
就因为,他们沾了一个李字的边。
仗着这层关系,在京师有的开了当铺,有的开了绸缎庄。
或大或小,都挣下了一份自己的产业。
他是自小在李府长大的,又是总管事,自然产业也是不少。
凡是李府在外边有生意的,都要往府里交利钱。
只不过,他这间粮店是偷偷开的,没在府里账上。
李云升淡然道。
“以前的我就不追究了,以后照例三七开。”
刘权咧起了嘴。
“谢相爷!”
李云升不管他心不心疼,继续说道。
“别忙着谢,相爷还有件事要你去做。”
“相爷吩咐,我赴汤蹈火——”
“行了、行了,这段时间,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把你的粮仓都囤满。
另外,再多建几个大的粮仓,能囤多少就囤多少。”
“相爷,囤粮没问题。”
紧接着刘权面露难色。
“可是再建粮仓囤粮,我手里没那么多钱啊。”
“女帝内库搬来的三千七百万两白银,你随便支取。”
刘权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三千七百万两白银让他随意支取。
见他这副模样,李云升警告了一句。
“敢多拿本相爷一锭银子,我剁了你的爪子!”
刘权双手一缩。
“相爷,您给透个底,不然我放不开啊。”
李云升起身走到他身旁,语重心长道。
“刘权啊,这一次你放开手去干。
明年的这个时候,那粮食能翻着番的卖。
你能囤多少,到时候就能赚多少,明白了吗?”
刘权站在原地,半晌缓不过神来。
翻着番的卖,那赚得钱抵得上他好几年的营收了。
三千七百万两,这是天大的买卖。
“相爷,那我要是把这三千七百万两都换成粮食,明年能都卖出去吗?”
这数额太大,他是怕万一砸手里……
“怎么,本相爷说的话你都不信了?”
“信、信、信。”刘权眼睛一转,“相爷,京师附近不会是有大灾吧?”
这是他唯一想到的可能了,一旦遇到大灾,粮食价格就会翻倍。
李云升点头,语气有些沉重。
“对,那是一个国家的大灾,”
刘权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谢相爷赏!”
这可是一笔大生意,自己的粮店都能跟着大赚一笔。
“行了,行了,快去吧。”
李云升转身走到桌案前,地图上,西周和大楚接壤。
同时两国将卫国包围,卫国的另一边则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卫国想要北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西周,要么是大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