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说,此仙法乃是仙师丹阳子在最初自己建立的道统,一个名为清风观的地方创立了。
仙法的故事更是让人有些感动。
原来那时仙师刚收下火旺等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作为徒弟,还从当时有名的魔道恶德寺中救出了本要被他们残暴对待的瓶中女孩。
但如此正道的丹阳子仙师却因此受到了恶德寺的污蔑,被所有的正道之人唾弃,只能在清风观中慢慢修养,等待着时机。
而就在这个时候,火旺等弟子发现了仙师身体的问题,也得知了师父是因为他们才失去了成仙的机会。
他们感动不已,自知师父的大恩大德一生都还不完。
于是这时候的他们悄悄向瓶中女孩询问如何才能报答师父,哪怕是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
最后,在众多师兄师妹的共同自愿牺牲之下,一枚成仙丹终于被李火旺忍痛炼了出来,悄悄喂给了重伤的丹阳子,帮助师父成就了半仙,恢复了伤势。
为了纪念那些为了师父伟大事业自愿牺牲的弟子,丹阳子便写了这篇《清风》仙法。
看到这里赵参已经意识到了有些奇怪。
为什么要用人来炼丹?这不对吧!
这种行为不管在哪里都是魔道的行径吧?
赵参开始捋起了其中的逻辑,找到了清风观在后面的介绍。
清风观,按碑文,晋太康中邓真人建置徐真人祠。开元年中,有天师丹阳子。初,天师为行者,道性冲昭,有非常之志,因将岳中茶二百余弗直入京国,每携茶器於城门内施茶。忽一日,遇高力士,见而异之,问其所来,乃日某是南岳行者,今为本住清风观殿宇破落,特将茶来募施主耳。於是力士上闻,玄宗召见,嘉叹久之。问日.一尔有愿否?对日:愿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上深加礼焉,俾於内殿披度,厚与金帛律置,令归岳中修创观宇。不数年而完全。道行逾高,声流上国,寻有韶命,封为天师,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得道。
又有天师李火旺,本绵州绵竹县尉之子,在京舍官身而入道,志操不群,将归南岳,上闻玄宗。玄宗嘉之,亦厚颁金帛,上命笔赋诗送赠,有序曰:炼师初解簪杨,柄心衡岳,及登道录,慨然来兹。愿归旧居,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忽遇灵药,志人时来城阙也。乃赋诗一首,宠行云尔。诗日: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申金阙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期传秘录,来往候仙舆。后封天师。天师又师司丹天师,玄宗礼重,呼为道兄。凡是观中什物,多是恩赐。临行,又赠金器一百事,银器二百事,绵帛至多,皆有御札。天师以乾元二年二月六日得道。自离乱,后焚烧荡然,虽重修舍宇,竟未完复,唯存恩赐锺一口,重四千斤。咸通中有李尊师(名火旺)住持,道行出众,营缉至多,声达京师,为王候所重。今在北岳,封总教大师。观后有白云先生药堂,又有一小池,名清风,其泉味甘,煎茶似乳,颇有隐士不幕俗尘之志,旧日亦有清风院。
首先李火旺是丹阳子的徒弟,丹阳子应该是正道之人吧?
那他的徒弟为什么会用活人来炼丹的方法?
还有就是为什么几个实力也不是很强的弟子,为什么用他们的身躯就能炼就助人成就半仙的丹药?
赵参感觉这好没有逻辑啊,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但翻看前面正文之后他又没找到其他的异常点,最后只能归咎于大概只是这一篇章存在一些问题。
但感觉有些不对的赵参心中已经将这一篇名叫《清风》的所谓仙法列为了不能使用的奇怪东西。
只是赵参无法注意到,在他接触到《金莲异仙源像传》的那一瞬间,体内的月华寒珠已经微微散发了与以往不同的光亮,似乎是有什么在吸引着它一样。
在这之后的十数年中,赵参一边用心培养着自己的儿子,一边认真修行,一边使用道法解决着程国的很多问题,诸如天灾人祸等。
在月华寒珠的作用下,原本与体内法力相冲突的天子之气奇异的调和在了一起,似乎是要形成什么新东西一样。
但也因此,赵参没有受到天子气的限制,道法等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而这时候赵参也才意识到如果将道法运用到凡间的生活之中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就像某地旱涝可以使用引水术法,某地蝗灾可以焚火术法……
白序翻看着月华寒珠其中的记忆,心中情绪复杂的厉害。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个李火旺和丹阳子恐怕就是他认识的那两个。
就是之前那个游戏之中的两个人吧?特征都这么明显了,绝对是他们两个。
白序没想到那个在原本游戏之中附身在李火旺身上,半死不活的丹阳子竟然成仙了?!
扯犊子呢!
那丹阳子的实力白序又不是没见识过,除了有些诡异以外,撑死了也就是筑基境界,再说他一看就是走的邪魔外道,不是正统道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