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丹药服下,完成祭天的最后一部,白序感受到一种浩瀚到将世界裹挟的意志降临到他身前,感受到这广泛意志的白序不惊反喜,连忙在心中迅速念道:
“仰惟《太上生天得道真经》,乃元始天尊为一切天人显示修行之捷径也。
夫传道妙者,始於有言,终於无言,修天福者,始於有为,终於无为。
若此经者,顿渐之门双启,始终之理毕陈,实得道之筌蹄,升天之梯级也。
推寻经意,用力工夫凡有六节。入道之初,先持斋戒,以坚信心,一也。
广建福田,精修妙行,而不染着众缘,二也。常持正念,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以除烦恼业障,三也。
保养真炁,使一身之中,太和充溢,内外光明,四也。
减节饮食,以养真元,遣鬼尸而绝嗜欲,五也。
净六根,空五蕴,以造虚妙,六也。
信能行此六者,则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可以游行太虚,纵观万化,然后见道体之全真,心之妙始於有为,而终於无为,至此而自然默识也。
亡故某苟能从事於斯,积学之功,日填一日,异时与群仙携手於五城十二楼间,逍遥自在,方悔遇此经之晚也。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显修真。若归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
念完这篇经文,白序感受到这道意志对自己已经没有了半点排斥的感觉,反而有了隐约的亲近意识后,心中松了一口气。
果然,这个世界既然在人族范围内,那就确实是太上开辟的后周天世界,对太上的真传金文具有天生的亲近感觉。
白序趁热打铁:
“臣等仰惟三清上帝、金阙众尊、经筵所启三界真灵,咸望洪慈,俯垂洞鉴,向来讽诵太上五经功德,总用资荐亡者某魂,开发道性,拔度苦根,当愿闻《九天生神章经》,则知禀生受命之源,而修返本还元之妙。
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而空诸相。
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而炼内丹。
闻《救苦经》则主此一点光明,不沈地狱。
闻《生天得道经》,则为之双修福慧,径陟天堂,逍遥妙有之庭,游宴鸿蒙之域,一真不昧,万劫长存。
始焉因经以指迷,至此忘言而得意,譬若乘舟度苦海,到彼岸则舟无所施,持炬照迷途,归正道则炬将安用。
是谓经功之极致,亦为法会之大成。法众虔诚,闻经赞咏。”
果然有用!
念完这篇经文,白序感觉自己的意识突然来到一片无形无色无念的混沌之中,白序能隐约感觉到,这混沌中有某些东西正在凝固
“仰惟《太上生天得道真经》,乃元始天尊为一切天人显示修行之捷径也。
夫传道妙者,始於有言,终於无言,修天福者,始於有为,终於无为。
若此经者,顿渐之门双启,始终之理毕陈,实得道之筌蹄,升天之梯级也。推寻经意,用力工夫凡有六节。
入道之初,先持斋戒,以坚信心,一也。
广建福田,精修妙行,而不染着众缘,二也。
常持正念,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以除烦恼业障,三也。
保养真炁,使一身之中,太和充溢,内外光明,四也。
减节饮食,以养真元,遣鬼尸而绝嗜欲,五也。
净六根,空五蕴,以造虚妙,六也。
信能行此六者,则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可以游行太虚,纵观万化,然后见道体之全真,心之妙始於有为,而终於无为,至此而自然默识也。
亡故某苟能从事於斯,积学之功,日填一日,异时与群仙携手於五城十二楼间,逍遥自在,方悔遇此经之晚也。
用广发挥,更吟一颂: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显修真。若归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
这里所说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白序向天道进行许诺,承诺若是自己成为天子后会保持什么样的六种德行,依次来使天地更加具备德行,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好。
这些许诺原本都是肯定要遵守,白序也没有违背这些的想法,他所谋求的是更加重要的东西,不会因为自己的某种私欲而影响到真正的大事。
果然,听完这些的混沌都有些晃动,似乎是因为白序所说的而有些触动。
当然,白序自己心中知道,这不过是因为上官家将这个世界收到麾下后没有对天道进行清洗,使之还保留了混沌时期的底子。
此番话说完后,混沌的晃动也渐渐停止,接着整个世界竟然都开始吟唱一个声音:
“臣等仰惟三清上帝、金阙众尊、经筵所启三界真灵,咸望洪慈,俯垂洞鉴,向来讽诵太上五经功德,总用资荐亡者某魂,开发道性,拔度苦根,当愿闻《九天生神章经》,则知禀生受命之源,而修返本还元之妙。
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而空诸相。
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而炼内丹。
闻《救苦经》则主此一点光明,不沈地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