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272.大傩之礼(二十五)
刘备出任车骑将军,自然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三公九卿,尚书八座,二十人之中,大都反对。
但因为已故太尉刘宽,选择支持刘宏。
善于揣测圣意的大司农张温与少府曹嵩,嗅到了风向,选择跟在刘宽身后。
司徒崔烈与司空袁隗这两个墙头草,倒在刘宽这边。
失去信仰的卢植不再吱声。
杨彪也被瘟疫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没心思加入这场争斗。
无论杨赐怎样反对,怎样辩驳,都是独木难支。
再加上蔡邕、郑玄逃离了洛阳。
作为一代帝师的老家伙感受到了孤立无援的困窘,对帝姬的态度也越发恶劣。
最终拂袖离朝,回府养蜂去了。
按照《后汉书》的走向。
刘备当然知道。出任车骑将军一职的官员,应该是忠心耿耿的南阳张温。
这位性格温厚的大司农,因此成为董卓、孙坚、陶谦等人的上司。
并且在多年后,被进入洛阳的董卓,割掉脑袋。
成为了董太师立威的第一块垫脚石。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妥妥的国家队教练。
可是,不存于正史的河东叛乱出现。关羽做了太平道的反贼。
张温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出任车骑将军的人选,不再是这个倒霉蛋。
倒霉蛋变成了刘备。
崔烈接替刘宽担任太尉,为刘备筹措军资。
袁隗担任司徒,张温则担任司空。
按照朝廷的意思。
凉州、并州两地的边军,都有听从刘备调派的义务。
幽州也不例外。
阿大更是半开玩笑地对刘备说:“虽说农民军易取,此去十拿九稳,可若哥哥你,养寇自重,拥寇自肥,把国库给拖垮了,朕怕是活不过明年三月,就要一尸两命,投于洛水。”
阿大说的话,虽然夸张,却也合理。
她这个帝姬,现在也是命悬一线。
“另外就是让河东郡世家为朝廷捐款的事情。”
中常侍张让看了一眼身后的左丰与高望。
“你们两个谁先从河东郡诸多士族的嘴巴里撬出五亿铜钱,谁便可填补空缺晋升中常侍。”
……
……
之后的几天光阴,
刘备一边参加大傩之礼的彩排,一边还要和董卓等人商讨剿灭农民军的事宜。
包括袁术在内,孙坚在内的诸多军头,对于农民军总是一副战略上藐视的姿态。
农民军为何易取?
因为她们是乌合之众。
她们没有强壮的身体,没学过格斗,没经受过专业训练。
她们没有武器,只有农具和餐具,就算有,最多只是一把短戟,不能再多。
她们甚至没有作战的勇气,看到官兵来到,立刻望风而逃。
面对身穿铠甲,手持长矛,跨骑骏马的大汉骑兵。
她们就是一群等着被割掉脑袋的稻草人,跑也跑不过,打也打不过。
只有被切掉一只耳朵,变成战功的份儿。
几百名官兵,剿灭十几万农民军,不是没有。
而是这样案例屡见不鲜。
这样的农民军怎么可能对朝廷造成威胁?
……
然而,董卓却说:“河东渠帅关长生的出现,扭转了乌合之众的劣势。”
这都是引起了孙坚等人的警觉。
那么关长生女士是怎么给朝廷制造麻烦的呢?
首先,关长生的部队并不以攻城略地为主。
而是以骚扰掠夺物资为主。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占领不了县城,就去占领乡村,实在不行就化整为零,摘掉黄巾,伪装成良民,只要留口气在,过几天就能卷土重来。看到优势局面,就让官兵把前段时间得到的便宜都吐出来。
旨在激化将兵矛盾,诱逼官军哗变。
官军不只要和农民军斗智斗勇,还要时刻担心朝廷官员的弹劾。
只要官军无法真正剿灭农民军,且不断掠夺后勤物资,再加上农民军在舆论上不断造谣生事,不断逼迫朝廷给官军施加压力。
那么官军酿成哗变,是迟早的事情。
叛军就是农民军的天然盟友与军事老师。
马腾一个司马,为什么跟了韩遂这种叛贼?
她就是被军队哗变裹挟,身不由己,从凉州刺史麾下的司马,变成了叛贼。
有国家这只大手供给军需,马腾才不愿意当自负盈亏的割据军阀呢。
其次,便是在心态上做文章。
关长生告诫自己的部下:“你们已经谋反了,被官府抓住就是死路一条。”
我们不抢百姓的粮,我们只抢官府的粮。
现在,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效仿陈胜吴广,灭了这大汉朝,自己做王侯将相!
否则就算被她们诏安,也要遭到清算。
这样的农民军,有理想有干劲儿。
她们是怀揣着成为人上人的妄想,走上战场的。
而官军呢?
她们是为了夫儿老小,有心理负担,不敢失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