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200.胡广(十八)
于吉。
一个幽灵,一个道士的幽灵在大汉的土地上徘徊。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大汉的一切势力,帝姬与大儒、军阀和豪强、凉州的边将派和中原的公卿世家,全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卑贱的宦官,不被它当政的敌人骂为“太平道”呢?
有哪一个腹黑的文臣,不拿“太平道”这个罪名去回敬宦官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太平道已经被大汉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太平道的道士,要向大汉十三州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太平道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太平道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黄天将取代苍天。
那些从信徒身上掠夺的,信徒势必夺回。
郑玄转身看向那只幽灵。
那只幽灵正怀抱《太平经》远远地看着郑玄。
明明于吉一言不发,郑玄却似乎能听到于吉的呢喃。
落叶簌簌之声,然后是洪水崩腾之音。
“康成,我们已经很久不曾像这样说话了。”
是的,从郑玄求学马融,到离开马融,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
她们依稀记得,那时马融还活着。
三人每到下午,便坐在一起,讨论儒家礼法的回忆。
那时的马融,每天上完课,都要挂上干净的红纱帐,和美少年在庄严肃穆的学堂里嬉戏一番。
前一刻,大家还在讲着孔子循规蹈矩的故事,下一秒课堂已经变成了狂野的银啪。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讲的都是放屁。
郑玄是马融的爱徒,她不断质疑马融留下的理论,创造新的说法。
对于郑玄这么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刺儿头,高门大户的马融向来是又爱又恨。
她无法说服郑玄留下,只好找到了好友胡广,希望胡广能够说服郑玄留在自己的身边。
胡广满口答应。
在胡广看来,骄傲的郑玄不肯成为马融的代理人、
那只是因为郑玄不相信马融会把权力交到她的手中。
胡广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一个门第不高的南郡野人,也能从一介寒门爬到公卿的位置,常胜不败。
这是当代的奇迹。
只要让郑玄从自己这个寒门之女的身上看到可靠的晋升路径,郑玄自然就会留下来。
而所谓“人情世故”,说白了不过就是一句话。
——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
成为权威就是最大的信任。
任何人见到自己的偶像,十有八九都会信了偶像的鬼。
胡广已经对这一套屡试不爽,为了满足老友马融的心愿,自然也要这套话术用在郑玄的身上。
胡广先和郑玄聊了一会儿儒家的古礼,以及圣贤传承的道义。
这是儒家常用的话术。
引经据典,为自己的真实意图,做一下暖场与铺垫。
做好了取得信任的准备,这才连到正题上,真刀真枪地捅入郑玄的心窝。
“康成啊,你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天才,万事算无遗漏,为何就不学着做官呢?”
“康成啊,你的老师马融给了你做官的机会,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珍惜呢?”
“康成啊,你很清楚,你的师弟马伦并不喜欢袁隗,你的老师有着比梁冀更为富有的家业,足够你施展拳脚。”
“只要康成你点点头,你就可以拥有这一切。”
然而,胡广终究没有看出郑玄真正的志向。
那时,还是御姐身材,豪气干云的郑玄,是这样大笑着说的。
“那我也不过是第二个胡广罢了。做胡广很有趣吗?”
当然有趣。
胡广是有史以来最久的三公记录保持者。
在历经四朝十帝的“长乐姥”冯道出生之前,
胡广这位三公模范,示范了,如何成为一个永远不会被浪花掀翻的不倒翁。
她的上善若水,让帝姬觉得:非与大将军治天下,而与太傅胡广治天下。
她的诡计多端,让大将军和宦官们觉得:非与帝姬治天下,而与太傅胡广治天下。
朝廷可以没有帝姬,没有大将军,没有宦官,但决不能没有胡广。
她比任何一个宋朝士大夫都像宋朝士大夫。
她成为了“中庸”的化身。
一切权力斗争到了胡广面前就会变成稳定的平衡。
她才是朝廷离不开的人。
然而,郑玄却不这么看。
她知道,胡广出卖儒家的解释权,败坏了大汉的权威。
她清楚,胡广勾结外戚,上骗年幼的帝姬,下骗文盲的百姓。
她明白,胡广放任士族坐大,断了朝廷的根。
士族得到了好处,而皇帝成了埋怨的对象。
中饱私囊的士大夫把百姓的怨恨转移到朝廷的身上,让皇帝成为自己的挡箭牌。
胡广责无旁贷。
她没有做好一位太傅,应当做到的事情。
正如,罗马帝国的塔西佗曾经说过:“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