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197.胡广(十五)
墓碑为何会无缘无故向北多移动了半寸?
难道是摆放墓碑的时候,留下的破绽?
郭嘉不认为胡广会故意留下这种破绽。
那可是胡广胡太傅,六朝宰相,经历过大大小小几十次的风浪,终究屹立不倒,心思怕是比织布纺纱的男孩子都要仔细。
若非钟繇此前自言自语,通过飞溅在神道上的墨迹发现墓碑被移动了半寸。
刘备、曹操、郭嘉也不可能发现墓碑被移动的事情。
郭嘉趴在墓碑前,用力推了几下,发现推不动,寻找机关也没有找到任何机关的踪影。
她只好看向一旁正在观察她的曹操。
“孟德姐,能帮我把石碑移开吗?”
“我来?”
曹操瞪大眼睛,指着自己的鼻子,咳嗽了两声,有些心虚。
这块墓碑足有七尺高下,重达三千斤都是少说。
郭嘉埋怨道:“当然,你来啊,我是小孩子,玄德姐是男孩子,难道让钟繇这个装疯卖傻地来?”
刘备、曹操、郭嘉一起看向地上打滚的钟繇,纷纷露出鄙夷之色。
稍微读些历史,谁不知道,大汉帝国里士族逃避责任的法子,就是生病和装疯?
但要拆穿钟繇这个不粘锅,也没有那个必要,这等于是把人得罪到底。
干脆还是把她扔一边算了。反正钟繇这家伙也是指望不了的。
“我去叫寺吏们过来。”
曹操有些底气不足,她可不想在刘备面前失了面子,毕竟她是一名“高大威猛”的成年女性。
“不用了。”
刘备忽然说道,空气中响起少女深呼吸的声音。
随着接近万斤的巨石猛然落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曹操一回头,这才发现那块重达几千斤的墓碑已经被搬开。
并且搬开墓碑的家伙,不是别人,正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赵云。
“子龙,累不累?”
刘备拿出手巾给自己的贴身保镖擦汗,他一直都知道,赵云守护在他的身边,只要他有危险,子龙就会用这具千锤百炼的身体,挡在他的面前。
子龙虚脱地靠在刘备的怀里,享受着刘备的照顾,却板起那张不输给男孩子的俏脸,愤愤不平地说道:“明明知道我一直在你身边,为什么不叫我出来帮忙?”
刘备露出魅惑的笑容,握住赵云因搬运重物而颤抖的双手,有些委屈地说道:“子龙是我的心肝,这种花力气的事情的,我哪舍得让子龙你去做?”
看得曹操怒火中烧,死死握紧了拳头。
而郭嘉也发现了藏在墓碑下的秘密。
墓碑下面是花岗岩铺就的神道,上面有一只沾染墨迹的脚印。
为了让墓碑完全盖住这只脚印,所以才把墓碑刻意往北移动了半寸吗?
郭嘉做出了推断。
郭嘉用钟繇的刷子和帛书,把这枚脚印拓了下来。
她虽不是荀攸与国渊那样天生聪慧的工藤新一和江户川柯南。
汉朝也没有宋朝的《洗冤录集》这种法医学专着。
但郭嘉是有家学渊源的服部平次与白马探。
她们家的库房里,封存了大量供法学生研读的刑事案例。
其中《廷行事》是廷尉府是制定的刑事案例合集,乃是处理宫廷行政案件的典范。
除了《小杜律》外,要想成为廷尉府的高级法官,必须学习《廷行事》。
《封诊式》则是地方刑事案件的处理办法,主要处理的是民间案件。
《封诊式》中《穴盗》一篇,就阐述过盗贼留下的脚印、手印、膝印、作案工具等物证,并以此为根据,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贼死》篇与《经死》篇,则提供了尸检案例的典范。
颍川郭氏作为廷尉世家,郭嘉自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自然也被要求学习这些刑事案例,进而掌握最基本的办案技能。
“这是一只小号的木屐。”
“长五寸,宽一寸,按照屐齿来看。
“应当是一名少年或者未满十二岁的少女无疑。”
郭嘉比对脚印大小,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此判断道。
“少年?”
刘备也朝着郭嘉这边看了过来。
不过不是看拓印,而是看那只印在神道上的木屐印。
“是啊。”
郭嘉把帛书上的脚印交给刘备,“寻常女子的脚长在八寸左右,宽一寸半,也只有娇小的男孩子,或者是年级在十一十二岁左右的女孩子,才会有这么小的脚印。”
她盯着刘备那张微微蹙眉的脸庞,笑着回答:“看样子,昨晚来看望胡太傅的人里,应当有一位娇小可人的少年,或者是未满十二的少女。”
心里却想着,我家哥哥担忧起事情,不输西子捧心。
听到这个答案,刘备摸着下巴,低头沉思,满腹狐疑。
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或者少年,明月高悬,半夜三更不睡觉,出现在胡广的坟墓前?
是梦游了?还是被胁迫来着?
忽然间,郭嘉看向刘备那双御府订制的官靴,痴迷地抚摸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